2012年6月8日星期五

聯準會通過新規 美銀行業資金缺口達600億美元



美國聯準會總部大樓。(圖:聯準會官網)


外國媒體周五(8日)報導,依據聯準會(Fed)最新通過的金融監管規定,19 家美國大型銀行為符合巴賽爾III 協定,將有 500 億美元資金缺口必須補足。


聯準會估計,較小型銀行的整體資金缺口也有約 100 億美元。


聯準會周四以匿名投票方式通過這項議案,為提昇金融業者在未來抵禦金融衝擊的能力邁出關鍵的一步。


為降低全球金融風險,世界主要國家在 2010 年 9 月一致同意遵守巴賽爾資本規定;在 2013 年-2019 年將逐步導入的第 3 版協定中,銀行資本適足率也將由目前的 2% 提高至 7%。


聯準會官員表示,多數銀行未來幾年透過提高營收獲利,應該就能達到這項水準,毋需透過市場集資來完成。


負責銀行監管的聯準會委員 Daniel Tarullo 說,雖然這項資本規定「對構築一個強健、具應變力的金融體系來說仍不足,但絕對是必要的一步」。


此案由聯準會通過後,還須取得聯邦存款保險(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以及財政部貨幣監理署(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同意;上述兩家機構預定本月 12 日進行審理,一旦完成將公開徵詢各方意見,再送交國會作最後表決。

內地黃金進口再創新高:趁金價回調“抄底”?

[我國內地黃金進口創新高并非和金價大幅回調“偶遇”,從其他市場出逃的資金以及內地黃金廠商的囤購或許是進口增長迅速的推手]
從低迷的地產、A股中擠出的資金似乎想來金市“抄底”。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的最新4月數據顯示,中國內地從香港進口黃金再創紀錄,裝貨量從3月的62913千克躍升到4月的103644.5千克(103噸), 增幅高達65%,高於3月59%的環比增幅。而根據Bloomberg的計算,中國內地2012年前4個月總共從香港進口黃金239174千克,遠遠高於 2011年同期的27114千克,同比增幅高達782%。

和我國內地繼續增長的黃金需求成鮮明對比,另一大傳統的“吸金大戶”——印度今年以來的黃金需求遭到多重因素打擊。新增的黃金消費稅和兩次上調黃金進口關 稅及盧比貶值令該國一季度黃金飾品需求年率下降19%,至152噸,投資需求年率下降46%,至55.6噸。除外,印度一季度黃金進口量預計自去年同期的 283噸下降68%,至90噸,而整個2011~2012財年,印度的黃金進口量僅為655噸,較之前財年下降32.4%。

中國內地上述超越印度的舉動主要發生在國際金價大幅回調期間。在內地進口黃金最火爆的三四月份,紐約和倫敦兩地金價恰逢從每盎司1790美元左右的年內高 點回撤的階段,這一波下調一直持續到5月16日的每盎司1527美元附近,金價在5月中下旬到如今6月初才出現反彈的苗頭。有業內人士指出,我國內地黃金 進口創新高并非和金價大幅回調“偶遇”,從其他市場出逃的資金以及內地黃金廠商的囤購或許是進口增長迅速的推手。

一位貴金屬分析師就表示:“在印度黃金需求疲軟之際,中國內地的黃金需求能逆勢上升,其中一個原因可能就是股市和地產資金介入黃金市場,激發投資需求猛 增。”他解釋說,在中國的黃金市場,黃金投資需求和飾金需求占主導。而傳統的春節、五一、中秋、國慶這幾個節日所在的月份,飾金需求明顯高於其他月份,4 月份之內并沒有這些重大節日,因此可以排除是飾金需求推動了進口增長。而投資需求對價格非常敏感,其價格彈性系數大,金價下跌后激發了逢低買盤。從 2011年9月份黃金的歷史高點1920.3美元,到2012年4月份階段性低點,金價已經回調了15%以上,這或許促使了一些抄底資金的介入。

這些抄底的資金中就有可能包括股市里出逃的資金。該分析師指出,A股市場整體從2008年之后就一蹶不振,在缺乏做空機制的情況下,難以讓股民獲利,故有 大量的資金流出股市,并在市場上掀起了一股退出股市潮。而之前很受資金青睞的房地產,至2010年國家宏觀調控以來,資金就開始有序的退出。加之中國投資 渠道窄,資本項目尚未完全開放(國內資金很難走出去投資),因此可能有股市和房地產資金轉入黃金市場。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2011年黃金需求趨勢報告》,去年中國黃金需求為769.8噸,同比上升20%,最大的增長來自投資領域,投資額達845億元,同 比上升69%。可見中國黃金需求的增長,主要受益於投資需求的拉動。而今年4月份中國進口黃金猛增,也不排除地產和股市資金的介入。

中國內地的金商可能也是進口的推動力之一。上述分析師稱,各類金商產品在國際金價的基礎上加價很高,一般是50元~100元/克,有些企業也并沒有套保的 習慣。不少廠商習慣於在金價回調到一定的價位后集體囤貨。而4月份是金價的一個相對的低點,不排除金商集體囤貨、使得內地進口黃金出現井噴的可能。

此外,他還猜測,雖然我國央行的黃金儲備數據一直為1054.1噸,與2009年沒有變化,但不排除有暗中購金操作。這是因為我國央行儲備黃金,一般不會 從國際市場直接購買(從之前幾次增加黃金儲備推斷),而是從國有黃金企業購買,或者自己提煉,因此,單純從數據中難以發現央行購金的蹤跡。不過他表示,目 前中國有著33049.71億美元外匯儲備,黃金在外匯儲備中的占比僅為1.7%,明顯低於全球平均水平,從這個角度反推,中國央行有增加黃金儲備、調整 外匯儲備結構的需求。另外,“陰魂不散”的歐元區債務問題,可能會使中國購入的歐洲債券面臨縮水,這可能會使中國央行意識到外匯儲備過於龐大并不是件好 事,而黃金無疑成為配置資產的最佳選擇。

陶冬:希臘退出歐元區... 惡夢終結 與另一個惡夢的開始

陶冬:其實此時此刻,歐洲比希臘更希望希臘留下來。


鉅亨網


最近金融界最流行的詞,是 Grexit,乃 Greece Exit 的組合,意在希臘退出歐元區。希臘被踢出歐元區的言論甚囂塵上,連倫敦的賭盤也停止接受賭注,因爲賭客觀點呈一面倒。


希臘是民主的發源地,曾創造出 Democracy(民主)這個詞,不過如今民主卻可能置希臘於破産。


財政緊縮、失業飆升、企業倒閉、銀行擠提,希臘經濟已到崩潰的邊緣。民怨沸騰下,極端政黨迅速崛起。希國是世界上人均政治報紙最多的國家,兩大中間黨被狂轟濫炸,極左黨派 Syriza 甚至可能一躍成爲第一大黨。希臘民衆八成人反對財政緊縮,但是多數人仍希望留在歐元區接受歐洲的金融保護。Syriza 也用這個思路來贏取選票。


然而這種魚與熊掌兼得,是做不到的。一旦希臘要挾得逞,其他歐豬國家必然效仿,歐洲通過減赤來恢復財政平衡的計劃勢必全面崩潰,市場必將陷入更大恐慌,歐元與歐洲金融體系勢必遭到更大的衝擊。


筆者相信,希臘違約和退出歐元區,只是時間的問題。歐洲領袖和央行行長們也開始公開談論希臘退出。如果希臘退出歐元區,情形會是怎樣的?


幾乎可以肯定,希臘會發生大規模銀行擠提、資金外逃。德拉克馬斯(Drachmas,希臘原貨幣)匯率暴貶,出現惡性通貨膨脹,當地經濟起碼縮水兩成,資産價格驟降。


歐洲央行在干預中積累了超過 1400 億歐元的希債,又通過 LTRO(長期再融資計劃)向希臘發放了超過 800 億歐元的流動性。希臘退出,意味著這些資産成爲壞帳,歐洲央行技術性破産。歐洲各國需要注資2000億歐元以上,來修復歐洲央行的資産負債表。


歐洲銀行大約有 4000-7000 億歐元的資産受到直接衝擊,成爲壞帳。在目前的市況下,通過資本市場集資困難極大。一批銀行將無法在期限內達到 9% 的一級資本金充足率,也難滿足《巴塞爾協定Ⅲ》的監管條件。更嚴重的問題是信譽,歐洲領袖曾經信誓旦旦,希臘不會破産和退出歐元區,此時何人敢相信其他歐豬國家不會重蹈希臘覆轍,在那些國家的資産又如何評估。歐債危機,歸根到底是銀行危機。


不像美國,歐洲沒有跨國的儲蓄保險。銀行資産質量一旦有惡化趨勢,資金必有外逃,而此舉將置體弱銀行於險境,並形成連環效應。另外,LTRO的缺陷此時便會暴露出來。銀行將好的資産拿去抵押,換回的流動性又買入歐豬國債。如果歐豬無事,這是“天上掉餡餅”式的利潤,但是一旦歐債危機復燃,則是套在頸上的繩索。


一旦希臘退出,歐洲銀行壞帳風險勢必大升,銀行間彼此不信任也難避免,金融體系再現雷曼倒閉後因對手風險而資金斷流絕非天方夜譚。經過幾輪折騰,歐洲政府的救市能力已明顯弱化,救援成本則明顯上漲。


其實此時此刻,歐洲比希臘更希望希臘留下來。


如果希臘退出無可避免,則歐洲需要搶搭防火牆。通過發行歐元區債券,爲救援組織提供彈藥是必須的,而且總規模恐怕不能小過1萬億歐元。同時歐洲央行需要加大放水力度,一旦銀行無法在資金市場拆借到資金,央行要隨時提供低成本流動性,LTRO 規模起碼需要再加 1 萬億歐元。如果這兩點可以做到,歐洲金融體系不至於崩潰,不過細節與人爲判斷能力將決定危機處理的成敗。雷曼倒閉發展到全球金融危機,主要是人爲判斷失誤。


對於歐元的更大的挑戰,在於 3 年後希臘也許通過貨幣貶值,重拾競爭力,通過違約重組財政平衡,經濟重上正軌。其他歐豬國家會爭相仿效,退出歐元區或成爲風潮。歐元有兩大先天性的缺陷,一是要求貨幣、財政同步,卻不提供國家之間的財政補貼,二是缺乏危機國家貨幣貶值這個逃生門。今天的困境表面在希臘,根本卻在歐元。


德國民間有一種說法,“在惡夢中終結,好過沒有終結的惡夢”,這是讓希臘退出的邏輯。但是希臘退出未必終結歐元的惡夢,也許這只是下一個惡夢的開始。

王SIR 投資黃金 枕戈待旦

近期黃金明顯受到沽壓,投資者寧要美元亦無興趣博金價大反彈。如果相信黃金仍是對沖貨幣貶值的佳品,以目前歐元勢弱,黃金好應該異軍突起,成為歐元投資者的避難所才對。為何美元獨領風騷,黃金積弱不振?


主宰金價上落的最重要因素,視乎美元與歐元兩大貨幣的互動。單單因為歐元信心危機,不足以支撐金價向上,因為資金往往傾向優先選擇美元避險,結果是,美國10年債息創逾60年新低。惟有美元疲弱,才能支持金價向上,因為各種外幣兌美元相對轉強,誘使部分國家黃金需求上升。不過,金價爆發力最不可估量的時候,往往是美元歐元齊齊出現利淡因素之時。


經濟轉差量寬再現


最近金價轉弱,主要反映在環球經濟衰退陰影下,投資黃金以抗衡通脹的需求減弱;新興市場國家本身亦面對經濟轉型,加上本幣兌美元匯價轉弱,亦打擊了對黃金的需求。不過,美元強勢未必持久;雖然美、中、歐三大經濟體中,美國基調較佳,但復甦形勢難言大好。黃金仍然值得等候機會趁低買進!


記得5月中美國公布的兩個重要數據:5月費城聯儲製造業指數與4月領先指標,雙雙錄得負數。市場隨即又熱談第三輪量寬(QE3)的可能性,結果美元一度疲弱,造就了金價急升。


聯儲局由此至終未有明言會否推QE3,中、美、歐三大經濟體各有難言之隱,全球需求已大打折扣,油價回落可見一斑。油價持續下跌,為通脹回落營造契機。只要美國經濟基調轉差,加上通縮預期再現,相信QE3不久便要重返聯儲局的討論桌上,美元將出現新一輪沽壓潮,屆時金價再展升浪毫不出奇。


今後銀行業可能成為黃金主要支持者。據聞巴塞爾委員會正考慮,把目前黃金為三級資本的價值,提升至一級資本地位。倘真如此,業內人士估計,假設黃金資產佔全球銀行一級資本的2%,意味銀行界需要額外購入約1,700噸黃金!


新種貨幣應運而生


銀行資本可能強制增持黃金比重之外,國際社會繼續積極推動國際貨幣機制改革,亦有助支撐黃金表現,因為一種「含金量」較高的新貨幣隨時應運而生,以逐步取代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角色。屆時各國之中,誰持有較多黃金儲備,誰便會是最大贏家。這正好解釋,為何多國(尤其是新興國家)如此積極增持黃金儲備。


不過,假如聯儲局確認美國經濟有能力逐步自我復元,毋須再推QE3;又假如美國共和黨於今年底重奪總統寶座,美元匯價真的有可能全面轉勢回勇,屆時黃金的投資價值恐怕要重新評估。

想像不可想像之事:美元時代的終結





Michael Casey


們都知道美元為什麼會在5月份取得今年以來最佳單月表現,因為任何一個權威人士都可以告訴你,圍繞歐洲區解體的討論正促使緊張不安的投資者將資金投向美元這種兼具“安全性”和“流動性”的全球儲備兼商業貨幣。


但人們很少提出的問題是,美元到底為何會扮演這種角色?當人們深究這一問題時,會難以找到太多答案,除了某種自我實現的邏輯:美元之所以擁有這種地位,是因為向來如此。在全球金融系統四分五裂這一再明顯不過的事實面前,造就美元統治地位的那種虛無縹緲的基礎也同樣可以受到質疑。總有一天,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時代將會結束。這種變化不會在一夜間發生,因為作為一種儲備貨幣,美元在國際商業和投資領域中的基礎根深蒂固,其作用沒有其他貨幣可以替代;但變化最終將會發生。經濟史學家、全球領先的國際貨幣事務專家Barry Eichengreen就曾說過,美元將在10年內失去支配地位。美國需要為此做好準備。


眼下來看,全球仍離不開美元﹕超過80%的外匯交易的對象是美元,超過半數的國際貿易以美元結算,另外全球央行三分之二的外匯儲備也是美元。


從很大程度上說,美元的吸引力源自美國資本市場無可匹敵的深度和流動性。但從很多其他角度來看,美國已不再是國際金融安全的避風港。美國債務規模即將達到16萬億美元,超出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美國政府持續在財政赤字和貿易逆差的情況下運作,而且美國的外匯儲備也只夠滿足兩週的進口需求。另外,支持美元吸引力的其他因素也在受到削弱,比如美國在法律系統可靠性和私人產權保護方面的優勢也在縮小,因為其他國家的司法也同樣值得信賴,而對於海外投資者來說﹐當年因華爾街和華盛頓機制失靈導致的那場金融危機至今還歷歷在目。


事實上,美元的大部分吸引力僅僅來自於其他貨幣吸引力的缺失。歐元已被證明是一場災難,而市場人士頻頻提到的人民幣則受控於政府,因為資本管制而難以簡便地進行離岸交易。這兩種貨幣在未來數年都無法成為美元的可行替代,即便不是幾十年的話。


但若要美元失去影響力,某種替代性的儲備貨幣並不需要出現。要顛覆美元的基礎﹐中國及其他持有大量美元的國家只要停止擴充其美元儲備即可。或者更糟的是,它們也可以減持美元資產。美國債務問題得不到解決的時間越久,這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就越高。中國已經在發展替代性的貿易結算機制,將容許期望使用美元以外貨幣開展商品貿易的國家方便地繞過美元進行結算,比如伊朗就會歡迎這種避開制裁的方法。如果撤離美元資產和降低美元結算的規模足夠大,那么全球貨幣體系就可能進入一個沒有單一貨幣主導的混沌狀態。


超過半個世紀以來,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一直確保美國能夠獲得巨量低成本融資。美國據此維持了有史以來最雄厚的軍事實力,並給自己的國民帶來了物質極大豐富的享受。但全球形勢不會永遠讓美國享有法國原總統德斯坦(Valerie Giscard D'Estaing)所描述的“過度特權”。


美國決策者最好開始考慮為美元設立一個多邊的替代方案。某種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簡稱IMF)支持的儲備貨幣單位常常會做為一種想法出現,但這一想法目前面臨各種障礙;不過,這些障礙可以通過一種考慮週到的條約得到化解。


類似的提議將難以得到奧巴馬或羅姆尼在競選過程中的支持,原因就是美國選民徹底反感國際主義想法。但從某一刻起,這類提議終將構成全美話題的一部分。對於美國來說,最好還是制定方案來有序地擺脫對美元的依賴,以免美元特權在世界其他國家的逼迫下出現無序瓦解。


(Michael Casey是道瓊斯通訊社與《華爾街日報》聯合推出的外匯新聞服務業務FX Trader的美洲區常務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