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4日星期二

鈔賣期金...又爆一鑊

Chinese Paper Futures ‘Gold’ Scam Fleeces Investors of $60 Billion

Over 5,000 Chinese investors have been fleeced for a total of $59.62 Billion in a paper ‘gold’ futures scam.
This should have enormously bullish implications for the PHYSICAL metals markets, as 5,000 Chinese have just been taught Doc’s rule the hard way:
If you don’t hold it, you don’t own it
!!!

While this has not been widely reported in the Western media, news broke this week of a massive illegal gold-futures trading scam in China. Not only does it underscore the growing hunger for gold among the newly minted Chinese middle class, but also hits home the rationale for owning physical gold, according to one U.S. based asset manager.

Over 5,000 investors were bilked out of 380 billion yuan, or $59.62 billion in a scheme involving Loco London gold since 2008, according to a report in the China Daily.

While details are unclear how the scam worked, the implications could be bullish for gold in a number of ways. Perhaps gold prices could be at even higher levels than they are right now, if this money had been properly invested.

“That is obviously a very significant amount, this is an enormous scam,” said Adrian Day, president of Adrian Day Asset Management. Looking ahead, Day noted that “It might make Chinese investors turn towards the physical rather than esoteric contracts.”

“I don’t think it will make Chinese people not buy gold, it will just make them want to buy physical gold and keep it,” Day said.
Read more
:

監管存灰色地帶 騙徒搵食

http://www.hkdailynews.com.hk/news.php?id=234180

倫敦金雖屬高風險投資,在港卻不受法例監管,任何金融機構均可自由買賣,本港的金銀業貿易場僅是交易平台,而非法定機構,無權處分懷疑欺詐的經紀,因監管出現灰色地帶,因而衍生無數涉及退休長者及主婦受騙的案件。
騙 徒利用法律漏洞誤導買家簽署合約協議,授權中介公司或經紀全權負責交易。有關公司能明正言順以不法手段來增加所賺取的佣金,行騙手法包括虛報市價及刻意增 加買賣次數。過往被揭發的騙案中,便有受害巿民在短短9個交易日,被經紀進行74次買賣。縱使受騙個案多不勝數,損失金額龐大,但因為法律有漏洞,執法部 門難以採取行動,市民白白將血汗錢送給騙徒。 


全球四大金市之一

資料顯示,港府在1974年解 除本地倫敦金 (LOCO LONDON GOLD)的入口禁令,國際金商遂視香港為倫敦金第二手市場,進行交易買賣。翌年,香港金市更具規模,如今成為全球四大黃金市場之一。倫敦金是倫敦交收黃 金之意,但因「LOCO」與「LOCAL」發音相近,被誤為本地倫敦金。本地倫敦金以美元報價,買賣差價一般情況下是0.5美元,但在特殊情況如911事 件,可能擴大至逾1美元。本地倫敦金的合約以安士為單位,每手合約為100安士,成色為九九五。
新報記者

All Hell is Going to Break Loose on the Upside in Gold




http://kingworldnews.com

所謂代客戶存放黃金的銀行,其實已經沒有黃金了。

一般客戶都不知道這個事實,還乖乖地定期向銀行繳付倉租。這個醜聞一旦爆發,事情可以是非常嚴重。 根據 Eric Sprott 所說,某客戶在 2009 年存放了實金入某銀行。

 2011 年他到銀行提取黃金時,要等了很久,銀行才能夠把黃金交給他。還有,他發覺金條上的年份是 2011 年的,而不是 2009 年。

這樣證明銀行是自行把他的金拿走了,而要花時間找別的金條代替。
暫時這種行為還沒有大量暴光,還未變成新聞。

但是,由於世界的金融和貨幣問題不斷惡化,遲早都會出現人們對貨幣欠缺信心的問題,到時候很多存放了實金在銀行的客戶都會到銀行提取他們的金。當他們發現原來多年來是白納了倉租,而黃金早已不存在,這就不得了。

這個情況與一般的銀行擠兌大有不同之處。如果人們到銀行提取銀紙,這個則不是問題,因為政府可以多印些銀紙來挽救銀行。但如果人們要提取的是實金,那就沒有辦法了。到時政府只好強行容許銀向客戶以銀紙代替實金償還。到時政府就會實行外匯管制。到時金價可能已經升至 8,000 到 10,000美元了。

到時政府會加快大量發鈔,使銀紙的價值更加不保。情況會是非常糟糕。 大家對黃金短期內的劣勢不必太擔憂,相信金價不會由現時價格再有大的跌幅,因為稍稍在現價位之下有大量的實貨需求,使金價難以跌穿這個防線。

 FateAndTheFuture 附註﹕ 1933年,美國政府輕而易舉地沒收人民的黃金。今天不同了。沒有任何一個政府有勇氣宣佈沒收黃金,因為此舉會立刻觸發人民大舉拋棄法定貨幣(所謂的銀紙),因為政府要出此一據就是變相宣佈銀行破產,政府無法償還所欠的債務,自1971年起建基於債務的法定貨幣和金融體制之徹底失敗。

 政府以沒收黃金來嘗試挽救其虛無的貨幣,就是以卵擊石一樣。黃金會即時消失,而政府的貨幣則墮入超級通脹的惡性循環。


沒收黃金就是政府尋死的最快捷途徑﹗﹗﹗ 所以不論是印度政府,或越南政府,或土耳其政府,或伊朗政府,都只好出術,利用人的貪念,引誘人民把黃金“交託銀行保管”,換取利息。如果這些人真的上吊,就是太愚蠢了。

至於歐美的政府,他們就以期貨市場的紙黃金高槓桿遊戲,來操控金價,不讓金價真實反映貨幣的貶值,令人民蒙在鼓裡,讓政府透過通脹來盜取他們辛苦血汗得來的積蓄。

 簡單說,今天的政府只可以利用人的愚昧和貪婪,再以“教育和主流資訊”配合,來捍衛“官方銀紙”。騙取人民的黃金還可以。強行沒收民間的黃金就是不可行的。

Pad Printing Coin

一些印有圖案的彩幣..制作上大多數只是在一平面印色, 等如一些我們經當接觸到的錶面, 另一些彩印幣就是用本色幣來加印彩色上去, 例如PM所出的生肖幣,因這種方法去上色,是會有一定難度,例如四次印色過程中,會有移位現象, 而這些彩幣,在放大鏡觀看之下,可見到原本幣身的圖案紋理,會有一些立體感覺.


買400呎市區樓 須不食不用11年

香 港生活
真係艱難 


【經濟日報專訊】置業安居是不少家庭的夢想,但本港樓價飛漲,打工仔薪酬升幅遠追不上。中大研究顯示,要於市區置業,普通家庭不食不用11年,才夠錢買一個400呎單位。港人去年無論買樓還是租樓,負擔是10年來最重。

學者指已敲響警號,而由於今年本港樓價比去年更高,料市民負擔物業能力將進一步下降。
「用人工升幅追樓價?根本追不到!」王小姐07年在北角看中逾50年樓齡的500多呎單位,當時才180萬元,想買入收租卻無盤,不料至今同類單位已急升至300多萬元。她丈夫同期原本亦看中將軍澳一單位,不料業主反價,結果二人均錯過入市時機,至今都上車無望。
去年生活質素 10年來第二低
王小姐說,物業代理不斷叫她等樓價回落,不料業內人也看錯市,結果待至結婚,兩個從沒有想過要租屋結婚的人,也被迫今年租樓組織小家庭。

王小姐批評:「本港的樓價太瘋狂,等樓價下跌,短期內不考慮買樓。」
中大生活質素研究中心昨公布去年香港生活質素指數,整體比前年回落1.57至102.56,是10年來第二低,僅次於09年金融海嘯時的101.52,較沙氏年指數104.2還低。

該指數由社會、經濟及環境3類組成,其中經濟生活質素指數錄得該研究自02年開始以來的新低,跌至27.28,而當中反映市民平均每年可負擔物業價 格的負擔能力比率,持續兩年出現負數,去年指數為-2.12,其下降幅度是量度指數的21個指標當中最顯著。另外,實質租金指數亦跌至2.52,是該研究 有史以來最低。

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解釋,負擔能力比率為樓價與家庭月入中位數的比例,去年比率為11.44,即月入二萬元的家庭將全數收入用於買樓,也要11年才能購入一個市區400呎單位:「如用(收入)1/3供樓,也要供30多年,此非一般小市民可負擔,乃一個警號!」莊說。
負擔力續降 倡政府善分資源
事實上,中大去年研究已顯示,普通家庭不吃不用也要花10年開支才能買到一個市區小單位,而在02年研究的基準年則只須4.68年。

中大生活質素研究中心主任伍世良指出,由於今年樓價比去年高,故估計港人置業及租金的負擔能力指數將會進一步下降,伍建議政府要處理好資源分配問題。
莊太量稱,由於香港實施聯繫滙率制,故美國加速貨幣供應時,導致本港樓價很快升至高水平;雖然受惠於最低工資,實質工資指數微升0.13至 4.81,但樓價升幅比工資更快。雖然如此,莊認為來年樓價很大可能維持在現有水平,而工資在過去兩、三年有可觀升幅,故相信數年後工資與樓價距離或可拉 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