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1日星期二

十大泡沫毀資本主義? - 黃元山

有報告列舉包括油價泡沫在內的十大泡沫,將摧毀資本主義及美國。路透社

滙控(005)剛公佈業績,差強人意,不過,市場最擔心的,仍然是滙控在最新一輪的監管風暴中,還有沒有更多壞消息;已浮出水面的,例如操控Libor、讓黑錢流入美國等指控,是否只是冰山一角。

其實自從滙控收購的Household International出現問題,市場對滙控的國際策略已經有很大疑問:在殖民地時代,滙控享有半中央銀行的優越地位,盈利壓力不大,但自從要走出香港,落實國際策略時,便要足夠的資源(人力物力)配合,而面對盈利壓力時,又會否更容易放鬆各方面Compliance的要求呢?

全球富豪避稅164萬億
美國參議院的「洗黑錢」調查報告,指一些金融機構被利用協助恐怖份子、毒販流入美國金融體系,單是2007/08年間,為墨西哥毒販洗黑錢金額達70億美元(約546億港元);而滙控已承認,未有盡力達致監管當局的要求,已就指控致歉。Compliance的主管表示會辭去職務,而滙控正與美國司法部尋求和解。

不單如此,最近有民間研究機構搞的「海外避稅報告」就指出,截至2010年底,全球的超級富豪避稅的總額,就達到21萬億美元(約163.8萬億港元)。較2005年時的11.5萬億美元倍增,金額相等於美國和日本GDP的總和,而且只是針對存入銀行及投資賬戶的金融資產,並不包括房地產、遊艇及藝術品等。

報告指出,大量的隱形財富,透過全球50大私營銀行,流入香港、瑞士、開曼群島、盧森堡等地區。而隱形財富流走得最多的頭四位,分別是中國(1.189萬億美元)、俄羅斯(7980億美元)、南韓(7890億美元)、巴西(5200億美元)。更重要的是,根據相關的Financial Secrecy Index,2011年香港在全球排名第四(頭三名是全球著名的避稅和洗黑錢天堂:瑞士、開曼群島、盧森堡),比美國和倫敦排名更高。

可見未來,香港在這些方面會繼續受國際關注,而作為香港大型銀行的滙控,監管也會進一步收緊,提升業務管理的Compliance成本。

政府幹預恐得不償失
無論是操控Libor、避稅和洗黑錢這種種的問題,使人聯想到,資本主義是否出現了問題。管理規模達950億美元的投資管理公司GMO創始人格蘭瑟姆(Jeremy Grantham),在《華爾街日報》刊登評論文章,列舉十大泡沫,包括醫療泡沫、政府泡沫、CEO薪酬泡沫、不平等泡沫、債務泡沫、全球性失業泡沫、油價泡沫、風險泡沫、緩慢增長泡沫及資本主義泡沫,指它們將毀滅資本主義及摧毀美國。

對此,筆者認同部份泡沫現象具實質理據支持觀點,然而它們未必能夠毀滅資本主義及美國。人類本身不完美,故由人類創造出來的制度亦如是。當資本主義極端化,缺點必然增加。

有不少人士均希望通過政府修例,改善資本主義帶來的禍害,可是回顧歷史,由於政府經常受到社會上多元團體的政治壓力,故其失靈的機率比市場還多,因此除了維持公平競爭外,政府最好還是少參與市場,因為市場自有修正的空間。

Silver Update 7/29/12 The Last Bubble

畢老林:金牌何價?銅牌走魚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2012年7月31日

畢老林:金牌何價?銅牌走魚! (2012-07-30 16:08:49)
轉載▼

7月29日,周日。隨著孫楊一聲「虎嘯」,中國在奧運遊泳舞台終於揚眉吐氣,實現零的突破。女將葉詩文以破世界紀錄佳績再下一城,令中國在倫奧首天錦上添花四喜臨門,以四面金牌領先其他體育強國。

獎牌貶值似銀紙
中國出水能跳眾所周知,如今入水亦能遊(跳水跟遊水乃兩回事),孫葉帶領中國在奧運史上步入另一境界,此二金份量非同小可,當然不能以獎牌的含金量以至貨幣價值彰顯輕重。然而,老畢「市儈」,很有興趣知道今時今日「金牌何價」。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搞清楚奧運金牌多大多重,然後按照金屬含量(金、銀、銅和其他「雜項」金屬)和市價,算一算獎牌值多少錢。換句話說,「金牌何價」可以有多個層面的意義,在國家和健兒眼中,金牌是對運動員的能力和努力,以至國家培訓制度和成效的肯定,二字記之曰:「無價!」然而,以「量」(獎牌大小和重量)和「質」(金、銀、銅和其他金屬含量)伸算,從曆屆奧運獎牌(金銀銅皆然)體積和金屬含量變化,不難一窺環球經濟潮流以至貨幣環境今昔。

就如央行濫印鈔票攤薄貨幣每單位購買力一樣,奧運獎牌亦難逃大幅「貶值」的命運。英美開機印鈔,幣值易貶難升;奧運獎牌價值「縮水」,則主要透過含金量、體積和重量變化體現。

單從「量」方面著眼,倫奧金牌非但破盡曆屆紀錄,重量和大小(直徑長度)更幾近雙倍於京奧金牌。然而,就像快餐店為求節省成本,在白飯與?菜上調整比例一樣,倫奧金牌的黃金含量僅1.34%,以重量計約6克;白銀占比高達92.5%(重550克),餘下的6.16%為銅。

除非價值最高的黃金維持原有比例不變,否則「白飯多?菜少」,大了/重了一倍的金牌,價值必然不如體積僅及「加大版」一半的金牌,這是黃金跟白銀和銅市值相差不可以道里計有以致之。然則,倫奧金牌實際上值多少錢?答案是500美元!

銀牌又如何?金牌既在「價值鏈」上向下移動,銀銅二牌豈有例外之理?銀牌中原已甚低的黃金含量,在倫奧由比重更高的銅取代;金減銅增,銀牌的整體價值遂降至260美元。

銅牌僅值3美元
最有趣的還數三甲之末的銅牌。正如前述,金牌的白銀含量高達92.5%,而銀牌的黃金成分則以銅代之。順藤摸瓜,銅牌滲入更多「雜質」不在話下,其中鋅占2.5%、錫占0.5%,兩者相加為3%,餘下的97%乃如假包換的銅,獎牌價值僅3美元!

假設一位對奪金信心十足的運動員,因演出失准僅獲季軍,銅牌於他/她而言形同恥辱,以此「榮耀」套現換點什麼,勝過望著獎牌「眼冤」。那麼,這面銅牌可以換來哪些實物?倫奧主辦國大不列顛向來不以美食著稱,在芸芸英菜中,還數炸魚配薯條(fishand chips)獨領風騷舉世馳名。這位心碎得主一氣之下決定套現飽餐一頓,惟即使就地於奧運公園叫fish andchips,以銅牌3美元的「身價」,恐怕還得「走魚」,齋哽薯條也!

然而,奧運獎牌一則「無價」,二則千金難買心頭好,運動員基於個人理由把獎牌放售,往往可「天價」脫手。老畢周末看了電影《溫莎伉儷》(W.E.),戲中女主角在蘇富比拍賣會上,以1萬美元投得一手令英王愛德華八世「不要江山要美人」、兩度離婚美國婦人WallisSimpson的白色手套。不惜代價將奧運金牌「據為己有」,藉此滿足某種個人欲望,同樣並不罕見。2010年,奧運金牌運動員、上世紀80年代美國男子冰上曲棍球國家隊成員MarkWells,在金牌公開拍賣前數年,將之私下賣掉籌錢治病。金牌最後在拍賣場上再度易手,成交價高達31.07萬美元,較公開競投前10萬美元的估值高二倍有餘!

金牌非但在許多人心目中無價,奧運本身亦是世上鮮有不受經濟氣候商業周期左右、只會擴張不會衰退的「生意」之一。從本港收費與免費電視台圍繞倫奧轉播權之爭可見,今時今日內容發放渠道雖多變多元,互聯網、手機、社交網站數之不盡,廣告商和媒體經營者無所適從,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但要找出一項商業機構和媒體不惜代價跟之沾上關系的盛事,卻非奧運莫屬。

世界杯魅力也許不遜奧運,惟美國人對英式足球興趣不大,意味商業機構難以在世杯身上取得像「五環旗」般一網打盡的宣傳效應;環球「一站式」體育盛會,怎可少了世界最大市場美利堅的份兒?

奧運主辦機構國際奧委會(IOC)兩個主要收入來源為電視轉播權和商業贊助收益。在倫敦奧運正式開幕前四年(2009至2012年),來自轉播權和商業贊助的總收益達49億美元,以四年為一個循環計算,意味自1993至96年阿特蘭大奧運周期以來,這兩項收益以複合年增長7%的步伐擴張(1993至96年總收益為15億美元)。

五環旗無懼衰退
「五環旗」生意不僅屆屆增長不斷擴張,多年後才舉行的奧運會,轉播權和商業贊助超越應屆事屬尋常。以2016年巴西里約熱內盧奧運為例,轉播權與商業贊助合計已突破50億美元大關,比眼前進行得如火如荼的倫奧有過之而無不及!

世上還有什麼生意,四十八個月前訂單已「接到手軟」,四年複四年持續錄得可觀增長,視美國衰退、歐債危機、中國硬著陸如無物?之唔系金牌何價、銅牌「走魚」的五環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