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6日星期五

三季度中國買金熱降溫 索羅斯連續兩季度增持黃金

三季度中國買金熱降溫 索羅斯連續兩季度增持黃金

-新快報記者 陸琨倩
黃金價格為什麼下降 中國的麻煩就是黃金的麻煩
美 國總統大選結果公佈後,QE3預期升溫,讓國際金價止住跌勢,近一週內,金價處於窄幅回調階段,波動不大。不過國內整體投資情緒卻降溫不少,昨日世界黃金 協會發佈的報告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全球黃金需求比去年創紀錄高點下跌11%降至1084.6噸。經濟放緩讓中國黃金購買熱潮降溫。截至昨日20:00, 國際金價報1722美元/盎司


中國黃金需求連續兩季度下滑

2012年第三季度全球黃金需求總量為1084.6噸,與2011年第三季度創紀錄的1223.5噸相比,下滑了11%。世界黃金協會報告稱,下滑主要是由於去年同期的需求極高,而與5年季度平均需求量984.7噸相比,今年第三季度的黃金需求量仍較高。

在中國市場上,由於受到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的負面情緒影響,2012年第三季度的黃金需求總量從去年同期的191.2噸降至176.8噸,減少8%, 而這已經是國內需求連續第二個季度下滑。相比之下,印度市場金飾和投資的需求都上漲,該國黃金需求從2011年第三季度的204.8噸增至223.1噸, 同比增長9%。而金飾和投資需求同比分別下降6%和12%。隨著庫存減少,18K金飾購買量下降,以及零售網路擴張腳步明顯放緩,今年第三季度金飾需求僅 為123.8噸,投資需求降至53.0噸。

此外,三季度全球央行的黃金購買量為97.6噸,比去年同期140.8噸下降了近三分之一。央行在過去七個季度中有六個季度購買量維持在100噸的水準,今年到目前為止央行的購買量增長了9%。

索羅斯繼續增持黃金

雖然國內對黃金投資情緒不及往日,不過巨頭索羅斯仍對黃金充滿興趣。資料顯示,在第二季度增持後,第三季度他仍增加了對貴金屬領域的投資,當季對SPDR黃金信託基金(GLD)的持倉從88.44萬份增加到130萬份,截至第三季度末價值2.27億美元。

世界黃金協會報告顯示,第三季度支撐ETF的黃金需求也大幅上升,三季度ETF黃金需求增長了56%,從去年同期的87.4噸上升至136噸。世界黃金協會投資部董事總經理郭博思(MarcusGrubb)表示,黃金開始重新確立其作為金融體系一部分的地位。從中期來看,西方的量化寬鬆政策和東方經濟的持續增長,特別是印度和中國,以及亞洲購買旺季的到來,都預示著黃金市場將進一步增長。

而德意志銀行分析師近日也表示,明年金價有望突破2000美元關口,各國普遍的寬鬆政策是推動金價上漲的主要力量。



傳金交所將開啟銀行間黃金交易

昨日有消息稱,金交所擬在12月上旬啟動銀行間同業拆放市場,開啟現貨合約,而黃金合約將第一個試水,未來會逐步推出遠期和掉期合約。這是繼7月傳出相關消息後,又再一次傳出開放銀行間貴金屬拆借的消息。
消息稱,金交所銀行間黃金市場的模擬交易將在11月19日和11月26日期間進行,由黃金交易所和中國外匯交 易中心負責監控。而最先引入到銀行間交易的兩種合約分別是AUX.CNY 和AUY.CNY,交易時間是週一至週五的9點半至下午3點。不過開放銀行間貴金屬拆借對終端投資者的影響不大,“開放銀行間貴金屬交易主要應該還是考慮 要擴大國內貴金屬的定價權,這個做法其實就相當於銀行間的同業拆借,能提高貴金屬的流動性。”廣東省黃金公司首席分析師田鵬飛認為。
排名 國家 官方黃金儲備(噸) 黃金儲備佔外匯儲備總額之比(%)
1 美國 8133.50 76.6
2 德國 3395.50 73.9
3 IMF 2814.00
4 義大利 2451.80 73.2
5 法國 2435.40 73.2
6 中國 1054.10 1.8
7 瑞士 1040.10 11.7
8 俄羅斯 934.50 10.1
9 日本 765.20 3.4
10 荷蘭 612.50 61.1
11 印度 557.70 10.6
12 歐洲央行 502.10 33.9
13 中國台灣 423.60 6.1
14 葡萄牙 382.50 90.8
15 委內瑞拉 362.00 74.5
16 沙特 322.90 2.9
17 英國 310.30 16.8
18 土耳其 302.40 15.4
19 黎巴嫩 286.80 30.9
20 西班牙 281.60 31.0


注1: 本表于2012年11月更新,數據來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下屬國際金融統計局(IFS)2012年11月版本,及其他可得數據。IFS數據存在滯 後,大多數國家的實際儲備數據為2012年9月、部分國家數據為2012年8月甚至更早。

該表並未羅列所有黃金儲備方,那些在過去6個月內未向IMF報告 黃金儲備的國家、其他不公開報告黃金儲備的國家未列于該表內。

表內標記為0.0噸的,表明該國向IMF報告了黃金儲備,但儲備總量小于0.05噸。注2: 黃金儲備佔外匯總儲備的比例由世界黃金協會(WGC)計算得出。黃金儲備價值根據報告月月底英國金銀市場協會(LBMA)公佈的倫敦午盤定盤價計算。9月 底該定盤價為1,776美元/盎司,其他儲備價值數據來自IFS。

中國黃金儲備應該增持到5000噸以上



何盛德

Original Source

黃金與白銀作為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對成功穿越時空,成為​​跨地域、跨時間、跨文明、跨歷史、跨種族、跨行業、跨政治的財富共識,絕對不可輕視。黃金自從其貨幣屬性被賦予以後,其貨幣屬性就一直存在,特別是信用紙幣的流行,使得其避險性質就從未消失過,而黃金被賦予貨幣屬性那是三五千年的事情了,黃金跟人類的文明同台共舞,相伴相生。

筆者何盛德認為,今天的現代社會,雖然法定意義上的金本位已經被取消四十年了,法定的銀本位已經被取消逾七十年了,但是正如馬克思所說那樣,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金銀的貨幣屬性並不是人類賦予的,而是人類的貨幣是金銀賦予的。今天的事實也證明了,金銀的貨幣屬性的避險性質開始再度回歸,自從2008年經歷了自1929年以來的大經濟金融危機以來,各國央行都開始重視黃金儲備在外匯儲備中的重要作用,特別是眾多新興經濟體,開始紛紛買進黃金,增加黃金在外匯儲備中的比例,一方面減少外匯儲備因為相關外匯儲備貨幣貶值帶來的損失,另外一方面黃金也是本國貨幣的主心骨,穩定本國貨幣黃金的角色不可或缺。


同時,黃金儲備跟石油儲備、豬肉儲備、糧食儲備等都屬於戰略性儲備,不可或缺的儲備。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而不是不作為。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结论
核心通胀率 3.38% 2.83% 1.59% 2.27% 2.68% 3.39% 3.24% 自2000年开始,美元平均每年贬值2.39%,总共贬值约31%。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平均
核心通胀率 2.85% 2.30% 1.70% 0.98% 1.67% 2.18% 2.39%


盛德製表:僅供參考

通過對美元貶值的測算和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價格比較,筆者何盛德得出以下結論:


結論1:從2000年開始,黃金自約250美元每盎司的位置開始上升,以2012年核心價格中樞例如1800美元每盎司算,因為美元自2000年開始貶值了約31%,意味著黃金就算以1800美元每盎司計算,剔除美元的通貨膨脹,黃金的真實價格實際上現在才相當於1250美元每盎司



結論2: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如果國際現貨黃金價格以非美元計價看,用某國際機構的數據模型的算法,即按照美元指數的構成比例的相同貨幣來計價黃金,換算出來的以美元指數權重的非美貨幣計價黃金價格,以美元計價的1800美元每盎司換算成該類貨幣計價則大致相當於1450美元每盎司

結論3:從結論一與結論二兩個角度看,黃金價格以1800美元每盎司的現貨價格看,剔除美元的通貨膨脹才相當於1250美元每盎司,而以美元指數構成的權重的非美貨幣計價則在1450美元每盎司。說明黃金價格跟歷史上的真實最高價相比遠遠未創新高,歷史上的真實最高價是1980年黃金見到850美元每盎司換算成今天相當於2400美元每盎司。那也就是說,現在的黃金價格自2000年以來,剔除通貨膨脹的1250美元每盎司只相當於歷史最高價加上通貨膨脹後算出的價格2400美元每盎司的一半,可見黃金價格依然是處於中位,而不是高位或者更高位。
 



(二)、自2000年開始,幾種典型的資產價格漲幅對比:

時間 黄金最大漲幅 標普500最大涨幅 原油最大漲幅 銅最大漲幅 鐵礦石最大漲幅 中国房價平均
2000—2012 580% 62% 520% 550% 500% 800%
 
盛德製表:僅供參考

通過統計對比,筆者何盛德得出以下幾個結果:


結果1:各種典型資產價格自2000年以來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漲幅,尤其是以大宗商品和房價最為甚;


結果2:自2000以來中國的廣義貨幣(M2)年均平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廣義貨幣M2從2000年的約1​​1.8萬億增加到今年年底約96萬億,增長了8倍,鑑於房價各個地方差異比較大,中國鑑於是個資本管制的國家,所以整體房價指數其實是跟隨貨幣供應量來看比較適合,所以中國自2000年以來的房價平均漲幅應該是8倍,800%左右。有些地方可能是5倍,有些地方可能是10倍,有些可能是20倍以上。另外從房價本身的漲幅情況看,8倍漲幅也是適合的數據;


結果3:從上面粗略的統計數據看,實際上黃金的價格漲幅並不是所有資產中泡沫最大的,相反黃金的價格漲幅如果以更加寬鬆的資產排列來看,黃金價格增速偏低,黃金的漲幅收益也僅僅是處於中位,而不是上位或者更上位。


所以,黃金價格以現貨價1800美元每盎司看,無論是價格本身的價值中樞還是價格漲幅的類比中樞,黃金價格實際上還是處於中位。可見,現在大規模增持黃金並非買高了,而是一個非常適合的價位。


二、黃金作為一種戰略性資源,黃金儲備跟其他各行各業的戰略物資儲備一樣重要。從全球各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角度看,配置跟GDP形成多少比例的黃金儲備較適合?


從世界各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佔據全球前十名的國家的黃金儲備,GDP,以及黃金儲備與GDP比值統計看,黃金儲備數量(噸),其中GDP以2011年終數據統計(萬億美元),黃金儲備跟GDP比值(噸/萬億美元),統計如下表:



國家 日本 巴西 意大利 俄羅斯 印度 平均
黄金儲備(噸) 8134 1054 765 3401 2435 33.6 310 2452 850 557 1999
国内生產總值GDP(萬億美元) 15.1萬億 7.3萬億 5.9萬億 3.6萬億 2.8萬億 2.5萬億 2.42萬億 2.2萬億 1.85萬億 1.84萬億 4.55萬億
黄金儲備跟GDP比值(吨/萬億美元) 538 144 130 944 975 13.8 124 1115 460 303 440


盛德製表:僅供參考

從上面的統計情​​況看,筆者何盛德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結論(一):雖然美國的黃金儲備是最多的,但是因為美國的GDP也最多,所以黃金儲備佔據GDP的比值並不是最大的,而是處於中位;


結論(二):按照中國的GDP佔據全球的比值和排行位置,鑑於人民幣逐漸國際化,那麼需要儲備一定的黃金來支撐人民幣的穩定性。如果按照美國的黃金儲備和GDP的比值看齊,那麼中國央行應該儲備黃金超過4000噸;


結論(三):如果中國跟非美貨幣類國家中黃金儲備跟GDP比值最高的國家看齊,例如意大利,那麼中國央行的黃金儲備應該要達到跟美國差不多,甚至超過美國達到8140噸。


結論(四):如果按照GDP排前十的國家的黃金儲備佔據GDP的比值的平均值計算,中國黃金儲備的數量也應該達到3500噸。


所以,從黃金儲備跟GDP的比值看,中國的黃金儲備應該要跟中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位置相匹配,匹配到什麼程度?採取一個合理性配置比例看,如上統計表,例如平均黃金儲備跟GDP的比值來看,中國目前的黃金儲備應該規模要達到3500噸到6000噸之間,而絕不是現在的1000噸這樣的規模


三、外匯儲備對國民經濟十分重要,黃金等大宗商品儲備是必須要核心考慮的一份,特別是黃金本身。黃金儲備作為外匯儲備必不可少的資產配置的一部分,從黃金儲備佔據外匯儲備規模最多,黃金儲備本身數量最多、外匯儲備規模最大等角度看黃金儲備,中國的黃金儲備應該佔據外匯儲備的比例是多少比較適合?

 (一)、全球的各個國家的外匯儲備中,黃金儲備佔據最大比例的前十名國家如下,外匯儲備(萬億美元)跟黃金儲備(萬億美元),的比例如下所示,以2012年的數據統計:


國家 葡萄牙 意大利 委内瑞拉 荷蘭 歐央行 西班牙 黎巴嫩 平均
黄金儲備(噸) 382.50 8134 3401 2452 2435 362 612 502 281.6 286.80 1885吨
黄金儲備跟外匯儲備比值(百分比) 90.3% 75.4% 72.4% 72% 71.6% 70.9% 59.8% 32.3% 29.5% 29.4% 60.4%


盛德製表:僅供參考

從上表統計,筆者何盛德得出黃金儲備佔據外匯儲備結論一:全球黃金儲備佔據外匯儲備比例最高的十個國家中,黃金儲備的佔據外匯儲備率平均高達60%以上,如果中國向這個外匯儲備比例看齊,那麼中國的黃金儲備將高達3.75萬噸的天文數字,如果中國的黃金儲備向美國的黃金儲備佔據外乎儲備的比例看齊,那麼中國的黃金儲備則更是將高達4萬噸以上!


(二)、全球黃金儲備最多的十個國家中(不包括世界貨幣基金組織(IMF),如果算上世界貨幣基金組織,中國的黃金儲備是排在第六的而不是第五的),黃金儲備(萬億美元)佔據這些國家的外匯儲備(萬億美元)的比例情況,最新數據統計:



國家 美國 德國 意大利 法國 中國 瑞士 俄羅斯 日本 荷蘭 印度 平均
黄金儲備(噸) 8134 3401 2452 2435 1054 1040 937 765 613 558 2139
黄金儲備跟外匯儲備比值(百分比) 75.4% 72.4% 72% 71.6% 1.7% 11.5% 9.6%% 3.2% 59.8% 10% 38.8%


盛德製表:僅供參考

從上表格統計,筆者何盛德得出黃金儲備佔據外匯儲備結論二:中國的黃金儲備總量雖然排在第五位,但是跟其他總量排前十的國家的黃金儲備佔據外匯儲備的比值看,黃金儲備比例依然是非常非常低,按照黃金儲備數量最多的這是統計數據的平均值看,這十個國家的數量平均值是2139噸,中國祇有一半數量1054噸,而從這些持有黃金最多的國家的黃金佔據外匯儲備的比例看,中國要達到平均值38.8%的比例,需要儲備黃金達到2.4萬噸黃金!(註 1)


(三)、各個國家的外乎儲備數字不一樣的,像美國的外匯儲備跟GDP相比少很多,美國是個高負債國家。那麼從全球外匯儲備全球排前十的國家看,對於自己龐大的外乎儲備(以2011年數據統計),黃金儲備佔據的比例又是什麼情況呢?



國家 日本 沙特 俄羅斯 中國台灣地區 巴西 韓國 印度 中國香港地 瑞士 平均
黄金儲備價值(同期) 0.051 0.037 0.016 0.041 0.021 0.0016 0.0019 0.027 0.0001 0.050 0.025
外匯儲備(萬美元) 3.22 1.11 0.497 0.485 0.399 0.335 0.310 0.29 0.27 0.24 0.72
黄金儲備外匯儲備比值(萬億美元) 1.6% 3.3% 3.3% 8.5% 5.3% 0.5% 0.6% 9.3% 0.03% 20.8% 5.32%


盛德製表:僅供參考

從上述統計表,筆者何盛德得出黃金儲備佔據外匯儲備的結論三:從全球外匯儲備最多的前十個國家與地區來看,黃金儲備佔據這些國家與地區的外出儲備的比例參差不齊,不過依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通過統計發現,全球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與地區來看,平均外匯儲備中黃金的儲備依然達到了5.32%。也就是說,按照這個外匯最多十個國家與地區的黃金儲備佔據外匯儲備的平均值計算,中國的外匯儲備中黃金儲備也應該要達到3500噸以上的規模!


四、黃金除了其貨幣屬性外,作為一種商品,其商品屬性因為其顏色美麗,物理、化學性質等極其穩定,歷來都被當做富貴的象徵,而用在首飾等各行各業。那麼,從消費角度看,從一個國家的黃金儲備跟人口數量之間,綜合國力排行榜上黃金儲備的關係看(關於綜合國力,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提供其中的一個排名版本參考),中國的人口基數應該儲備多少黃金才算是比較適合的?

   按照全球各國綜合實力排行榜,以下表格中的十個國家的綜合國力相對靠前,並對應了該國相應的真實人口數:  

國家 俄羅斯 日本 印度 加拿大 巴西 平均
黄金儲備(噸) 8134 1054 937 765 3401 2435 310 558 3.5 31 1763
人口(億) 3.07 13.7 1.4 1.27 0.82 0.65 0.61 11.67 0.33 1.99 3.55
黄金儲備跟人口比值(噸/億) 2650 77 670 602 4148 3747 508 48 11 16 1248


盛德製表:僅供參考

從上面的統計表,筆者何盛德可以得出幾個結論:


結論(一):發達國家的黃金儲備人均量遠遠高於發展中國家的黃金儲備,發達國家的黃金儲備超過70%;


結論(二):全球的黃金儲備分攤到人均擁有量,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實際上都不高,說明黃金依然是非常非常稀少的珍貴金屬;


結論(三):金磚國家中國、巴西、印度三國的人均黃金擁有儲備量是美國的六十分之一,實際上以人均黃金消費量看,中國的黃金人均消費量只有歐美國家的五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結論(四):中國的黃金儲備按照上述綜合國力前十的人均黃金擁有儲備來看,要達到黃金儲備噸跟人口億之間的比值均值1248,那麼中國需要黃金儲備將高達到1.7萬噸!  

五、黃金儲備對於中國而言,結論是什麼?筆者何盛德認為,從上面幾個方面的統計數據看:結論一:中國無論是從GDP、人口數、外匯儲備,乃至包括消費本身都需要央行大規模增持黃金,從外匯配置的角度看黃金具有保值增值作用,可減少外匯資產配置不符合常規比例帶來的損失;結論二:從數量上看,要達到具有合理性的常規的黃金儲備,中國的黃金儲備至少至少應該在3500噸以上,最高可以達到4萬噸。中國未來十年將黃金儲備標配到5000噸刻不容緩;


結論三:以全球央行外匯儲備黃金的未來需求趨勢看,僅僅中國正常的儲備需求空間都應該在5000-1000=4000噸,實際上考慮到中國黃金年產量僅僅才350噸,而已經是世界數一黃金生產大國了,同時中國黃金的需求量接下來一兩年年均消費量應該在800噸左右。從這個角度看,僅僅中國未來十年每年的黃金潛在年進口需求量就達到800噸,約佔據全球年總產量的五分之一,必將對世界黃金價格產生重要影響,中國因素不可忽視,或是下一輪黃金大牛市的最核心動力源
(5.10,-0.23,-4.32%);

結論四:從目前黃金的價格看,實際上黃金價格依然處於中位,而不是高位。隨著中國黃金消費量的需求劇增,黃金儲備無論是民間還是官方宜早不宜遲,以免後面被迫買在更高位;


結論五:從筆者何盛德的觀點看,中國的黃金儲備需要跟中國的綜合國力排名、中國的經濟總量排名、中國的人口基數排名、中國的外匯儲備排名等,相應地匹配,按照上述的平均合理性模型數據看,中國央行至少,至少需要將黃金儲備在未來10年增持到5000噸以上,而絕對不能夠像過去十年對黃金的冷落那樣!


結論六:國際現貨黃金價格長期看可以看到10000美元每盎司,中期看到6000美元每盎司,創新高則可以看到3000美元每盎司,換算成人民幣則相應的是2400元每克,1200元每克,600元每克。筆者何盛德預測,10年之內,黃金現貨價格將創新高至5000美元每盎司,即1000元人民幣每克是一定要見到的! 



 (獨立財經評論員《白銀崛起》、《投資戰爭》作者何盛德)  


PS: 
(註 1) 25000噸黃金..在2011年外國 有分析提及過
http://www.financeandeconomics.org/?s=Chinese+puzzles
 

羅耕 揸金

很久沒寫金了。早想上星期寫,延至今天稍為遲了,但於食大浪而言,亦未為晚。

七季前後的金價拼圖預示,上周的1670美元邊剛造了底,將直升至明年2月初,可見2100美元上下。

要搵故講,亦非難事。譬如財政懸崖,盡管市場相信終能解決,但在拖拉過程中嚇餐飽的並不出奇。

上周risk-off已見美彙指數及倫敦金價齊齊上升,反映若倉是因美國出事而拆,資金回流美元之餘更買黃金,此乃故仔之一。

故仔之二,則基於早前提到美國通脹將於下月起爆上的Econophysics預測,那金升更大條道理。

拼圖也測明年6月見2500美元以上。至於是確認踩穩2000美元還是已經見頂,則屆時再看了。 



一場空前的收縮或在眼前

中國經濟正在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最大的原因來自於政治上的判斷十八大強調的是什麼團結就意味著不會進行政治體制改革政治上的改革一定意味著分歧和不團結科學的發展觀在團結的基礎上深化只能說明強權式的管理會更加強化這在經濟上必然表現為防禦和收縮或者也可以稱為去金融的槓桿化如何降低金融上的風險就擺到了眼前

我們國家不是一個純粹市場經濟的國家去槓桿化意味著淘汰過剩的產能那麼淘汰誰的產能呢?道理不言自明淘汰的是你的產能而資源越來越向國有部門集中這就是政治上團結所必須的經濟基礎

燒熱的岩石潑上冷水岩石會因為內外溫差的急劇變化而無需借助外力就能自然崩潰中國的經濟活力在於民間國有經濟部門的資源過度集中將進一步惡化市場中的資源配置這不是出路而是死路一條

就好比中國的股市一樣你把國有企業的股票弄得很高將資金都集中到了國有部門股市還能剩下什麼今天你又要惡化民營企業的市場生存環境了而且是以團結和科學的名義哦,阿彌陀佛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人均收入翻倍能否改變中國國運? ——十八大評析



時寒冰

晚上,連續好幾位朋友找我,提及十八大總書記胡錦濤所定目標:2020年實現GDP和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倍。
    
這其實就是我此前多次建議和呼籲的中國版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


    
在2009年1月出版的《中國怎麼辦——當次貸危機改變世界》中,我建議政府走民富路線,學習日本當年的做法,推行國民收入倍增計劃。 2012年11月,中共中央正式宣布走這條路線。很多朋友為此感到欣慰。


    
那麼,這對中國的未來意味著什麼?

    
(一)

    
我在《中國怎麼辦——當次貸危機改變世界》中指出:二戰結束後,從廢墟上爬起來的日本,像謎一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展起來,其國力增長速度之快,令世界震驚。解開這個謎團,不僅對我國解決目前的現實問題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對我國構思長期的發展規劃,實現民族復興亦具有​​重要價值。
    
1960年12月27日,是改變日本國運的一天,這一天,日本池田內閣為了推動日本經濟的發展,採納經濟學家下村治​​的建議,通過了國民收入倍增計劃(Income Doubling Programme):用國民收入的增長來帶動經濟總量的增長,而不是像傳統的習慣那樣,用經濟總量的增長來帶動國民收入的增長。


    
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的時間為10年,它把國民收入倍增作為第一目標或者核心目標。結果是:國民生產總值和國民收入的實際年平均增長率達到11.6%和11.5%,遠遠超過了計劃規定的目標。 1967年,日本提前完成翻一番的目標,實際國民收入增加了一倍。到1970年該計劃完成之時,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已僅次於美國,躍居世界第二位。


    
在日本實行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期間,日本股市也一路飛漲。
    
我查了當時的日經225指數,1960年12月27日,日本推出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的這一天是1346.41,19年後的1989年12月29日,日經225指數漲到最高點38957.44, 29年上漲了28倍左右。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超級大牛市!


    
建立在民富基礎上的日本,國力以不可思議的速度發展起來。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在海外大肆收購,甚至有買下整個美國之勢,“美國正在變成日本的第四十一個縣”的名言一度在日本廣為流傳。如果不是美國動用貨幣武器給沖昏了頭腦的日本一次刻骨銘心的回擊,今日的日本不知道該多麼令人畏懼!
    
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經驗證明,在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之後,收入分配越是向國民個人傾斜的國家,其經濟發展越迅速,國力越強大。


    
20世紀90年代初,被美國用貨幣戰爭大傷元氣的日本,經濟顯露出衰退跡象,倘若日本再次實現類似國民收入倍增計劃這樣的宏大計劃,日本經濟或許走出泥潭,實現二次騰飛。遺憾的是,日本試圖通過擴大產能保持單向的貿易優勢,佔據國外市場,而不是像上個世紀60年代那樣,增加國民的收入,拉動起內需,結果,導致了巨大的產能過剩。
     
日本既給我們帶來了經驗,也帶來了教訓。經驗就是,民富則國強;教訓是,民窮則國衰。

    
(二)

    
中國現在面臨的問題,比日本在1960年推行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時要復雜和嚴峻得多。
    
中國面對的是一個貧富分化嚴重、中產階級缺位、民眾整體性貧困、資源日益匱乏、環境惡化、社會矛盾日益突出、貪腐日益嚴重、裸官數量不斷增長、老齡化來臨等等社會現狀。而解決的辦法,我在《中國怎麼辦——當次貸危機改變世界》中闡述過。
    
要想實現國強,須首先實現民富,在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之後,我們首先應該在國民收入分配中向國民個人傾斜。唯有此,中國經濟才能衝破內需不振的羈絆,實現最優效率的增長。


    
第一,增加民眾的可支配收入。


    
在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階段,美國和日本的政府、企業和居民在初次分配中的份額大均致為1:4:5。而中國這些年來,卻大幅向政府傾斜。這種做法是與經濟發展的基本邏輯相違背的。


中國之所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向政府傾斜,主要是基於下列思路:先發展經濟,等有了足夠的資金再去解決民生問題,再增加民眾的收入。事實上,這種主次顛倒的做法,不僅使民生問題的解決和民眾收入的提高變得遙遙無期,而且,嚴重製約了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國政府無論是在初次分配中佔國民收入的比重,還是在經過再分配後佔國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即便不考慮制度外收入),都是過大的。有人曾經想當然地認為,稅收收入會增加財政收入,促進政府的消費,進而帶動起全社會的消費。然而,國外學者通過大量的數據早就得出了一個完全相反的結論:政府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是負相關的。


    
國民收入分配向政府的集中,對經濟發展所產生的推動力是最小的,損耗是最大的。在內需萎靡不振的今天,中國經濟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上,在這一關鍵點上,只有當機立斷,改變目前的國民收入分配機制,盡快實現民富,中國的國力才能實現快速騰飛,民族復興的曙光才能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要實現民富,就應該在增加就業和減稅方面做文章,而減稅本身就可以促進社會投資,增加就業機會。
    
我國應該通過降低稅率,消除重複徵稅,提高就業機會等方式,逐步提高民眾的實際收入水平。
    
民富是國富的基礎,民窮則是國亡之先兆。要促進消費,拉動內需,必須實現“民富”。


    
第二,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保障機制。


    
只有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機制,才能真正消除人們的後顧之憂。而要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機制,包含著兩個重要的內容:
    
一是必須加大財政在社會保障領域的投入。二是確保公眾分享公共產品的公平性。有限的公共產品在分享方面的不平等,是造成相關公共產品供應結構性嚴重不足的另一個原因。醫療為例,據衛生部原副部長殷大奎透露,中國政府投入的醫療費用中,80%是為了850萬以黨政幹部為主的群體服務的(中科院調查報告)。在黨政幹部佔據80%醫療資源的情況下,剩下的13億人只能分享20%的醫療資源,公眾感覺看病難、看病貴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第三,削減政府的行政管理支出,為社會保障節約出更多的資金……。
……以上內容大都摘自《中國怎麼辦——當次貸危機改變世界》。
  
    
(三)

    
中國能否實現收入翻倍?


    
我覺得,看待中國的問題,不能簡單從數字上來看。比如,GDP翻倍與收入翻倍的同時,是不是民眾購買力的同步上升?是不是幸福指數的同步上升?這是極其重要的問題。


    
因為,如果簡單從數字上來看,中國這些年的收入無疑是在快速增長的,但不能忽視的現實是:由於貨幣貶值過快,民眾的購買力並未同步增長,生活壓力在增大。原因就是,GDP的增長與收入的增長,很大一部分是貨幣超發使然,民眾的財富不僅未能同步增長,反而連原有的也被稀釋了。


    
我在《時寒冰說:經濟大棋局,我們怎麼辦》中列出瞭如下數據:


美國1990年M2(廣義貨幣供應量餘額)為3.28萬億美元,2010年末為8.848萬億美元,20年間,M2增長了1.69倍。


    
1990年,中國的M2餘額為1.53萬億元,2010年末已經達到72.58萬億元,20年間,M2增長了46.44倍。
    
貨幣供應增長的步伐並未停止。截至2012年9月末,中國的M2餘額已經高達94.37萬億,比1990年淨增長了60.1倍,折算成美元後,超過美國同期M2接近50%!
    
按照這種貨幣供應速度,根本用不了10年,國民收入翻倍的計劃就能實現,問題是,民眾的購買力能夠增長多少? ——這才是最根本的!


    
而且,任何經濟的發展能源於體制帶來的強大推動力,這種非經濟之外的力量決定著經濟的發展方向。在政治體制改革遠遠滯後於經濟發展的情況下,在權力依然強力左右經濟運行的情況下(龐大的政府投資和依附於其上的嚴重的腐敗即為典型的例子),經濟健康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推動力如何產生?
    
中國現在面臨的困境是:


    
國內:除了貨幣超發嚴重,資源也越來越向權力部門集中,向國企尤其央企集中,而最具活力的民營經濟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尤其是在歐債危機等因素的影響之下,民營企業的生存處境日益惡化。權力部門因為私利乾預經濟的動力越來越強烈,對稅收增長的要求也越來越強烈——中國20多來年稅收以GDP增速一倍甚至兩倍以上增長,這種情況即使放在世界範圍內來看,也是極為罕見的!而政府所主導的很多投資項目成本高昂、收益低下,成了國民沉重的包袱。


    
國外:債務危機這條帶血的主線,正在爆發出越來越強大的殺傷力,而隨著危機向亞洲的快速蔓延,給中國留下的時間越來越少,越來越緊迫,中國能夠抓住最後的時機真真正正地進行改革,並在改革中發展壯大嗎?


    
如果中國能夠打造出民主、法制、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嚴懲貪腐,通過大力減稅,扶持科技發展等措施,從公平、效率等方面,全面提升中國的實力,那麼,國民收入翻倍計劃,將給中國帶來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實現民族復興的機會!中國將能夠在全球性的債務危機的蔓延中,獲取廉價收購的機會,而不是成為別國的獵物!中國的資本市場也將獲得重生,走出一波像樣的牛市,以高回報贏得民眾的支撐。


    
但這一切現在看來都只能是假設。


    
“2020年實現GDP和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倍”是一個令人振奮的遠景規劃,也是我在多年前就苦苦呼籲和建議的。期待它能夠真正地改變中國的國運,給我們這個民族、給億萬民眾,帶來福音,而不僅僅是一塊餅。


    
於2012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