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3日星期三

黃金被低估或嚴重低估!Kaye將3500萬美元換成實體黃金



Pacific Group 投資長 William Kaye 認為黃金價值不是被低估,就是被嚴重低估,打算將所有資產的 1/3 轉換成實體黃金,總額達 3500 萬美元。
《彭博社》報導,香港資產管理公司 Pacific Group 擬將旗下對沖基金 1/3 的資產轉換成實體黃金。
Pacific Group 管理的資產超過 1 億美元,相信黃金將持續上漲,因各國政府不斷印鈔還錢。
該機構投資長 William Kaye 表示,預計從倫敦貴金屬交易協會 (London Bullion Market Association) 或其它國際市場買進價值約 3500 萬美元的實體黃金,且已在香港國際機場租借保險室,於日後作為儲藏地。
Kaye表示,下一波金融巨災引起的黃金多頭漲勢大約還要 1.5-2 年才會來到,黃金的價值仍處在被低估與嚴重低估之間。

開春大行輪番看壞黃金!花旗接棒下修至1675美元 劣於白金

花旗集團(C-US )看淡今年黃金均價,看漲白金。花旗分析師預料黃金均價將下跌 4% 至每盎司 1675 美元,同時調高白金預期均價 1.5% 至每盎司 1700 美元,鈀金均價料升 4.2% 至每盎司 775 美元。

花旗分析師預期,2013 年白金需求料超越供給,超額需求幅度達 9.4 萬盎司,市場供需到 2014 至 2017 年方達圴衡。

至於鈀金,花旗分析師預期今年供給短缺幅度達 33.6 萬盎司,到 2014 年短缺幅度將擴大至 63.9 萬盎司。

《路透社》報導,白金與鈀金價格在今年初預期走強,主要是因為市場推測南非貴金屬供應吃緊加深所致,加上車用觸媒市場需求量增。上周,全球最大白金 礦商英美白金公司(Anglo American Platinum)宣布大幅減產二成,消息一出激勵白金大漲,甚至超越金價至每盎司 1700 美元。21 日紐約期金市場交易,白金每盎司收漲 0.1% 報 1675.74 美元,黃金收漲 0.2% 報 1689.60 美元。

高盛集團近日亦看衰今年黃金價格,但重申未來三個月黃金目標價仍為每盎司 1825 美元,惟下半年美國經濟有望向上成長,金價料下滑。去年由於市場普遍預期美國經濟復甦及央行可能結束寬鬆刺激政策,因此第 4 季黃金均價創下 2008 年以來單季最差表現,跌幅高達 5.5%。

儘管去年第 4 價金價跌深,但全年黃金均價仍高於 2011 年,為連續第 12 年上漲。

高盛下調今年黃金 3 個月、6 個月和 12 個月價格分別至 1825 美元、1805 美元、1800 美元,並預計 2014 年黃金均價為 1750 美元。高盛表示,儘管今年初金價存在上揚的可能性,不過下跌機會在今年將與日俱增,而花旗集團甚至還有商品分析師喊出 2018 年金價跌至每盎司 1200 美元的風險。

該行 Christian Lelong、Max Layton 等分析師在報告中寫道,在美國實質利率升至 2.0% 的假設前提下,黃金價格料在未來五年持續走低,至 2018 年價格長線最低將落在每盎司 1200 美元。

今(2013)年 1 月以來,匯豐銀行、德意志銀行、瑞士信貸等知名銀行紛紛下調今年黃金均價估值,下調幅度分別為 4.9%(至 1760 美元)、12.1%(1856 美元)、以及 5.4%(1740 美元)。


中國放棄了最後一次主動調整機會?

未來三年50%中國企業將被消滅

         
                                           

 張庭賓


    
“世界工廠”正離中國漸行漸遠。



1月16日,商務部公佈,2012年中國國外直接投資(FDI)金額同比下降3.7%,三年來尚屬首次。其中製造業同比下降4.5%,超過服務業下降的2.6%;而全國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4925家,同比下降10.1%。


這並非是外資第一次轉換對中國投資的看法。 2011年3月,在日本大地震後,埃森哲曾對287家跨國製造企業(總部大多在美國)高管做出調查,有61%的人表示:近期曾考慮通過將製造和供應部門遷移至本國或“近岸”地點,使供應地和需求地更緊密地配合。


而一份來自於波士頓諮詢公司的報告也給出瞭如下結論:在未來五年中,對於多數銷往北美市場的商品而言,相比美國部分地區,在中國沿海城市建廠只能減少10 %到15%的生產總成本,運輸和存貨成本是最主要改變因素。而一份來自普華永道的報告觀點是:東南亞正成為中國製造的有力競爭者。


這其實已經不是預警,而是已經開始的事實。通用電氣、科特彼勒、福特汽車、科爾曼和NCR等已經將其部分製造回流美洲。而阿迪達斯則在2012年底關閉了在中國的最後一家工廠,將製造全部轉移到東南亞,而類似的中低端製造業的跨國企業還包括耐克、愛世克斯、LaPerla等等。


為什麼十多年前蜂擁進中國的跨國公司,如今像候鳥一樣飛回美國,或遷徙它地哪?這是一個暫時的現象,還是未來十年的趨勢呢?


本人認為是後者,2001年5月,本人曾撰寫《當寶潔紀元不可抗拒地到來》一文判斷:當中國按照美國的標準加入WTO後,中國將成為世界工廠,跨國公司將成為中國大多數產業鏈的控制者。其後5年,這兩個判斷已成為公認的事實。


中國在當時之所以遭遇世界工廠機遇,有著特定的條件:1,隨著前蘇聯解體和中國改革開放,國際政治壁壘大幅下降;2,中國未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工業基礎良好;3,因特網的推廣、ERP和SCM等信息管理工具的廣泛使用,擴大了跨國公司的有效管理半徑;4,國際石油價格低廉,每桶僅在20美元,加之超級巨輪的普及,使國際海運很廉價; 5,美國和西方勞動力和環境價格昂貴,中國勞動力極為便宜和充沛,資源和環境極為廉價,勞動保障可以忽略不計;6,中國給予外資以超國民待遇,享受土地稅收優惠,等於變相從中國企業向外企輸送利益;7,中國人民幣便宜……這使得將製造業轉移到中國,便為西方資本家創造了更豐厚利益的新空間。


世界工廠給中國帶來了十年的經濟繁榮,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勞動保障和資源環境災難。美國的大量就業崗位的外流,造成了美國消費下降,成為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的重要誘因之一。


奧巴馬政府上任後,明確將再工業化作為美國復興戰略的核心內容。從2009年到2012年,美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法案,其先後推出了《美國製造業振興法案》、 《重振美國製造業框架》、 《清潔能源與安全法案》、 《“先進製造業夥伴”計劃》和《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計劃》等一系列法案, 實行“五年出口倍增計劃”、“內保就業促進倡議”等多項政策來幫助美國製造業復興,並且對海外生產遷返回國的公司予以稅收優惠刺激、對沒有遷返回國的公司徵收懲罰性稅收等,希望提振本土製造業。


與此同時,中國的製造業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1,自2005年7月迄今,人民幣對美元大幅升值約35%;2,土地價格大幅上漲,進而推動勞動力價格大幅上漲,中國工人與美國工人工資之比已經由當年的3%提高到今天的17%;3,石油價格已經由每桶20美元上漲到今天100美元上下,海運成本大幅攀升,其它原材料價格也大幅攀升,銅由2000年初每噸約2000美元左右上漲到近期約8000美元;4,中國環境和勞工保護成本也在增加;5,隨著政府規模和投資不斷膨脹,各種稅費也不斷攀升,現在工業化大國中,僅次於法國位列第二(當然中國的社會公共福利遠不如法國)。


對於跨國公司而言,在中國超國民待遇被取消,而美國給出了新的政策優惠,以及美國超低的資金成本,和全球最低的石油天然氣價格(石油比歐洲約便宜20美元,天然氣是歐洲的1/5,中國的1/7),再考慮運輸成本的減少,從而匯聚成強大的回流動力。


在美國已經將中國列為其首要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對手的情況下,即使是中低端製造業,美國也更願意把市場留給東南亞國家,這就是美國推動TPP(環太平洋自由貿易夥伴關係)的動機,這個組織是將中國排斥在外的。而如今的中國比越南、印尼等國家並不具備成本優勢。


本質而言,世界產業鏈正發生一次新的重大變遷,這對中國本土資本企業將是一次額外痛苦的變化,就像當年遇到世界工廠的額外驚喜一樣。


在世界工廠時代,澳大利亞的鐵礦石運到中國,加工成鋼鐵,生產冰箱運到美國銷售;而未來,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將直接運到墨西哥煉鋼,生產冰箱銷售到美國。這個變遷就是全球產業鏈一體化轉變為區域化,原來中國這棵枝繁葉茂的“世界工廠”參天大樹,將被刪繁就簡,規模更小但產業鏈更高效,阿里巴巴正是由此乘勢而起;其中也蘊藏著中國本土優勢企業從跨國公司手中重奪回市場控制權的可能,加多寶和小米手機正在嘗試。


未來3-5年,不僅僅是世界工廠的機遇發生逆轉;也是2005年7月由人民幣升值所引發的國際熱錢投機中國大潮流的逆轉期;也是官僚外資既得利益不斷擴張後,逼迫到公眾國人承受力底線,即將發生逆轉的時期;也是中美兩國競爭最激烈的時期。因此,未來中國3-5年的挑戰將是改革開放30年來前所未有的,甚至是建國60年來最嚴峻的。


在筆者看來,城鎮化是繼四萬億救市、穩增長之後,中國放棄了最後一次主動調整的機會,未來3-5年的我們只能被迫地接受硬著陸而帶來的調整,這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調整將是全方位的,不僅是經濟金融的,還將是社會和政治的。


這將意味著這個冬天之冷之長將超過大多數企業家的想像。本人估計,只有少量有準備的工商企業(約佔10-20%,備有充沛的現金流,具備期貨對沖保值能力)能夠變危機為契機,變得更加強大;20-30%的企業在嚴冬中勉強生存下來,而後慢慢復甦發展;而不少於50%的企業將茫然無措,眼睜睜地看著在世界工廠時代積累的財富一點點被耗幹,而最終難逃被淘汰的命運。


對於中國,這未必是壞事,這恰恰是經濟機構調整的目標。但是對於企業家的命運來說,則將是天堂地獄之別,中國的企業家們必須抓住最後的時機,做壞的打算,向最好的結果努力,進行針對性的準備,以免成為犧牲品

國際大棋局加速演變

時寒冰

    
現在,即使有“陰謀”潔癖的人,也不得不承認,冥冥之中,國際大棋局似乎在沿著一條明確既定的路線演變。


    
在《時寒冰說:經濟大棋局,我們怎麼辦》中,我提到的幾個路線圖中:中東動盪路線圖正在敘利亞如火如荼的演進;債務危機路線圖已經輪到日本……以至於《時寒冰說:經濟大棋局,我們怎麼辦》的韓文版翻譯時,韓國方面感到吃驚。


    
事實上,棋局的演變正變得越來越快,這一點,我的許多博友們都清清楚楚地看到了。


    
2012年3月27日,我在《伯南克的至尊魔戒與棋局》中寫道:“如今,伯南克正在渴望擁有新的魔戒——此前他已經擁有兩枚,假如QE3能夠推出,與此前的兩枚魔戒並立,伯南克,亦或伯南克的美聯儲,亦或美聯儲的強大後盾美利堅合眾國,將擁有了更強大的增強自身財富的武器——當美元強勢而起,伯南克的美聯儲就擁有了更強大的能量,這種能量一旦與歐債危機後的狼藉、中國泡沫破滅後的蕭殺對接,將發揮出巨大的威力。美元的貶值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如人民幣的升值過程是一個同樣漫長的過程一樣,但一旦二者轉勢,將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此前漫長時間才能完成的過程。其實,用一句話就可以把伯南克的意圖說清:在美元升值之前,盡可能多地擁有美元!”


    
隨後,我給廣大博友們了三個時間點,最後一個時間點是2012年的12月,之所有定下這個時間點,因為它是美聯儲能夠推出量化寬鬆政策的最後時間。


    
結果:同年9月13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布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3),以進一步支持經濟復甦和勞工市場。
    
同年12月12日,美聯儲宣布了第四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每月採購450億美元國債,替代扭曲操作,加上第三輪量化寬鬆每月400億美元的的寬鬆額度,聯儲每月資產採購額達到850億美元,並用量化數據指標來明確超低利率期限。該政策目標是進一步支持經濟復甦和勞工市場。


    
伯南克出手如此之快,令很多人感到吃驚。但如果站在棋局的角度來看,這一切都是那麼順理成章。我在此前分析過,伯南克意在“盡可能多地擁有美元”,而根據大棋局推導,他必須在2012年實現這一目標。伯南克趕在2012年12月份,做完了準備工作,幫助美國完成了最重要的部署。


    
那麼,接下來,他所做的,或者,華爾街要做的,就是等待良機。


    
我在《伯南克的至尊魔戒與棋局》的結尾寫道:“當伯南克擺好棋局,它等待的將是:一、下一個希臘——葡萄牙、西班牙債務危機的惡化。二、日本債務危機爆發。三、中國貨幣泡沫+地產泡沫+股市泡沫及隨後的破滅。”
   
現在的棋局演變,已經做了最明確的註解。


   
我此前反反复復強調,泡沫的對接是必然的。在《微訪談之1:解答各位朋友關心的問題》(詳見:http://shihb.blog.sohu.com/239654800.html)和《微訪談之2:解答各位朋友關心的問題》(詳見:http://shihb.blog.sohu.com/239654994.html)中,都有朋友問道這個問題,我做了針對性的回答,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裡面有許多對大家所關心問題的解答。


    
泡沫的對接在大棋局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2012年9月26日,在《中國股市的命門》中,我認為,十八大是中國股市的一個重要節點,文中認為,“在18大這一最重要的節點明確以前,股市的陰霾不散,但我認為,這一節點的明朗化不會拖延太久。事實上,近期,在國內機構狂賣股票的時候,QFII一直在大膽吃進。當人們被恐懼淹沒時,更應該鎮定和理智。”


    
其實,確切的轉折點應該是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正是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的前夕(1​​2月12日,美聯儲推出了QE4,伯南克的自信其實也是建立泡沫必然對接的基礎之上的),因為,十八大涉及的是人事變動,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則是黨換屆後與2013年3月政府換屆前集體決策的會議。


    
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內容極其重要。很多人從枯燥乏味的官方聲明中,沒有看到多少新內容,但是,新內容不必多,有那麼一點點,如果是關鍵的,就具有明確的指導意義。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後,我在復旦大學給金融、房地產班們上課時,談到了此次的變化:


    
我們不妨看一下對比:


    
(一)少了幾個關鍵字。


    
2011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堅持房地產調控政策不動搖,促進房價合理回歸”。



    
2012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堅持房地產調控政策不動搖。”與2011年相比,“促進房價合理回歸”沒有了。


    
(二)少了關鍵詞。


    
2011年,中央工作會議提出“要推進營業稅改徵增值稅和房產稅改革試點”。


    
今年的中央工作會議沒有提及房產稅問題。


    
(三)收入分配改革預期落空。


    
200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這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到收入分配改革。


    
而在2012年,人們重點期待的收入分配改革卻絲毫沒有提及。
    
以上意味著什麼,已經無需多言。


    
201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最重要的一個點是: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也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要圍繞提高城鎮化質量,因勢利導、趨利避害,積極引導城鎮化健康發展。


    
這些變化意味著什麼?同樣無需多言。


    
誠如我在大道至簡系列文章中的分析,此定調一出,跟基建相關的水泥、地產等相關股票立即上漲,中國股市拔地而起,相關板塊輪番表演!



    
即便是那些對泡沫對接深深懷疑的人,也開始發現,股市不再吞噬財富,而變成了推手。那些收集了無數散戶含淚割出的籌碼的人,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他們永遠是這個市場的勝利者,因為,在這樣一個市場,只有權力主導者與距離權力最近的人,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一些人常常因為短暫的市場表現而忽略大趨勢演變。當然,在中國這樣一個信息完全不對稱的市場,這是難免的,或者說,是必然的。


    
但至少,我們應該相信,泡沫對接之前,市場會帶來相應的回報,誰能抓到多少,遠離權力的人就只能靠運氣了。


    
近10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過於依靠房地產,導致人才和資源大量向房地產領域集中,成為加速中國經濟結構走向畸形的一股極其重要的力量,資源配置的嚴重不合理抑制了中國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營造出了今天這個被繁花似錦包裹著的千瘡百孔的繁榮。


    
中國經濟已經嚴重失衡。經濟基礎已經在這個過程中被摧毀殆盡。能夠讓經濟不減速的唯一做法,只能是繼續換湯不換藥,以增發貨幣的方式,助推與房地產發展相關的產業,在畸形的道路上繼續悲催地走下去。城鎮化與房地產的距離有多遠?簡單說,不過是房地產路線換了一種不太讓老百姓覺得扎眼的說法而已。


    
通往墓地的道路永遠是鬱鬱蔥蔥,且鋪滿鮮花的,只有到了看到墓碑的那一刻,才會恍然覺醒,但一切的一切,都將成為過去。


    
大勢既定,無用書生,徒傷悲而已。其他分析另外撰文。


                 
於2013年1月10日夜

“末日博士”魯比尼:2013全球經濟基本面的五大風險

步入2013年,市場上似乎一下子多了很多樂觀情緒,越來越多的跡像也顯示恐慌在一步步遠離市場。


但有一個人的觀點還是一如既往的悲觀,給他“末日博士”的稱號實在是太合適了,他就是魯比尼。


在魯比尼最近發表的文章“2013年經濟基本面”中,他提醒投資者,全球經濟的基本面並不樂觀,依然有五大風險存在,而且這五大風險,每一個都足以讓經濟陷入衰退


魯比尼表示,2013年全球經濟的平均增速依然只能停留在3%左右。



    
痛苦的去槓桿化過程在許多發達經濟體中依然在進行中,這也就意味著經濟增長依然會很慢。而且,大多數發達國家都將受到財政緊縮措施的局限,不僅僅是歐元區外圍國家和英國。考慮到大部分發達國家都在同步進行財政緊縮,所以今年個別國家的溫和經濟增長有可能會變成經濟收縮。



    
在這樣的經濟疲弱環境下,2012年下半年開始走高的風險資產,並不是受基本面改善所驅動的,而是依靠更多的非常規寬鬆政策驅動的。


全球依然面臨的五大風險,每一個都是“致命的”:



    
1)美國依然沒有擺脫財政懸崖/債務上限的困擾,早晚還是會經歷一場債務上限大戰,到時候市場又將在“跳不跳崖”的問題上受到驚嚇;



    
2)歐元區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加上政治上的不確定性,預計會在2013年下半年重燃危機之火;



    
3)中國可能不得不進行另一輪貨幣、財政和信貸方面的刺激措施,以促進目前失衡的、不可持續的增長模式。預計2013年下半年,在房地產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生產方面的投資會加速增長。而且,由於決策層的保守立場,不太可能加速改革,這樣就無法有效提高家庭收入、減少預防性儲蓄、擴大內需。所以預計2013年年底,硬著陸的風險又將重回檯面。



    
4)金磚國家的經濟增長正在放緩。問題的核心包括資源民族主義、國有公司眾多、國有銀行眾多、進口替代型的工業化、金融保護主義以及外資投資的控制。



    
5)地緣政治風險也是一大威脅,比如巴基斯坦、中東地區的動盪。
一場完美風暴(上述風險全部觸發)的機率雖然很低,但任何一個風險都足以讓全球經濟增長停滯甚至陷入又一次衰退。

人生的賭注:2013年在哪國出生最幸福?

巴菲特曾經說過,發生在他身上的好事,就是他在對的時間出生在對的國家。

《經濟學人》今年再度推出“世界上最好的出生地”排行榜,衡量的指標就是2013年在哪裡出生會令你有相對更健康、更安全、更繁榮的一生。從1988年到2013年,這個排行榜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當然,每個人都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地,所以這更像是人生的第一個大賭注。


這個榜單的衡量指標如下:



    
人均GDP
    
生命預期長度
    
家庭生活質量(離婚率、政治自由、工作保障等)
    
氣候
    
人身安全評級(殺人犯罪率、恐怖主義等)
    
社區生活質量
    
政府治理水平
    
性別平等指數




下圖為2013年完全版名單:



 

貨幣戰爭:英國央行暗示更多QE

英國央行行長金默文(Mervyn King)週二的一番演講引發了英鎊跳水。他說,經濟增長低迷,央行可能需要採取更多QE。






  
金默文的主要言論如下:


    
如有必要,英國央行準備好提供更多刺激措施。



    
QE對於避免英國衰退是至關重要的。



    
英國銀行業離使市場信服其安全性還有些距離。



    
英國的再平衡需要英鎊下跌。



    
2012年第四季度的GDP增幅“遠不及”三季度,預計2013年將“溫和反彈”。


金默文說,政府和央行已經採取了許多行動,但還需要做更多,特別是在重樹銀行業信心方面。


金默文還為通脹目標辯護,稱長期內必須維持2%的通脹目標。


但他也說,央行目前的職責沒有明確指定如何“在短期內實現增長和通脹平衡”,通脹目標制度框架肯定也有值得考慮的地方。


此前,金默文的繼任者、加拿大央行行長卡尼曾在此前表示英國央行應考慮更大膽的行動,以復蘇英國經濟,包括推翻英國央行向來引以為豪的通脹目標。


目前英國的通脹率為2.7%,但金默文稱,通脹率將在未來兩年內跌至2%下方。


而金默文演講的最大亮點在於:



    
需要通過再平衡來避免“貨幣戰爭”。


金默文在演講中作出如下表述:



    
歐元區闡明了世界經濟作為一個整體面臨的主要問題——各國需要擺脫貿易盈餘和赤字,對國內需求進行再平衡。若非如此,越來越多的國家就會認為,只有降低實際匯率,才能提供本國經濟所需的刺激。一些國家已採取行動,即採取競爭性貶值,也就是一些人所說的“貨幣戰爭”。


英國央行目前的利率已到達歷史低點,並且通過QE向經濟注入了3750億英鎊。


大家可能還記得最近一些官員的警告,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21日就說,全球央行有陷入貨幣戰風險;本月16日,俄羅斯央行第一副主席Alexei Ulyukayev也曾警告說,全球正處於一場新的貨幣戰爭邊緣。 Ulyukayev說:“日本正引導日元貶值,其他國家可能跟進。”


但就在周二,日本央行在全球注視下推出了仿效美聯儲的開放式QE。


而對於英國央行金默文暗示更多QE的表態,Zero Hedge的點評是:歡迎英國加入全球貨幣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