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8日星期一

《大陸經濟》1月黃金產量30.1噸、年增25%

 剛好有報導講中國黃金產量



大陸工信部18日公布黃金產業運行情形,2013年1月全國生產黃金30.1噸,年增5.9噸或24.75%。其中,黃金礦產金24.6噸,年增24.63%;有色副產金5.5噸,年增25.28%。
在黃金企業經營情況方面,大陸1月全國黃金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66.735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增40.87%。

在黃金價格方面,工信部指出,1月在美國經濟數據持續好轉、惟尚不能確定其是否會收緊貨幣政策之下,國際市場黃金價格呈現震盪調整之勢,大陸市場黃金價格亦呈現調整。

大陸人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上週表示,中國大陸目前的官方黃金儲備是1,054噸,和美國、德國比起來的確不算多。對於中國應該多儲存一些黃金的看法,他表示,黃金儲備和黃金投資永遠是一個選項,也永遠都會考慮,但多儲存一些黃金,需要綜合考量。

中國黃金儲備政策的故事

石林

有一則消息值得本港金業人士與投資者關注及思考。本月13日(上周三)中國國家外滙管理局局長易綱在人大記者會上說:「因為黃金市場非常小,即使是使勁的投資黃金,以我們現在3.5萬億美元的外滙儲備計算,能夠分散的也不過就是1%至2%的可能性。」他還表示,如果中國官方使勁投資黃金的話,會把黃金價格打得更高,為了保持市場平穩和價格穩定,這個(指黃金儲備和投資政策)需綜合考量。

中國官方有關其黃金儲備政策的最新公開言論被理解為:一、中國可能限制其外滙儲備的含金量在2%以下;二、保持物業平穩是目前政策的優先選項。

要尊重中國政策的事實

目前中國公開宣稱的黃金儲備為1054.1噸,價值佔外滙儲備總值的1.7%,此黃金儲備量自2009年4月宣布以來,至今未見有改變。當年中國人民銀行在宣布時聲言,自2003年通過國內的渠道,增加了454噸黃金儲備。

據敝欄所知,早在中國開放改革初期,世界黃金協會就曾試圖游說其增加黃金儲備,但未有任何成效。惟於2002至2003年期間,中國黃金儲備由原來的400噸,先後增加到500噸和600噸,到2009年更一下子跳升到上文說的1054.1噸水平。

中國間歇但持續地增加黃金儲備引起有心人的憧憬,金甲蟲們更據此寄望金價可持續大漲,但是自2009年至今再不見其公開宣稱增持黃金,令人感到困惑。無疑中國官方是有自己的考量,不是外人可以理解和作出影響的。

有些香港人出於好心或自視過高,以為可以游說或影響中國的黃金儲備政策。例如某位港區的前全國政協委員,年多前在本港一個行業組織年會上誇下海口,他將與人行行長周小川一起吃飯,會說服其考慮再增加黃金儲備。他是否有這樣做不得而知,但效果就毋須再表。

作為一般投資者,我們不應依賴憧憬,應該尊重事實,更不要以為自己可以影響大局。如今中國對黃金儲備政策的考量,可以說是較清楚了,期望金價據此而持續大漲,亦可以說是不太切合實際。

從中國去到美國,應該這樣說,在目前後者對金價的影響力更大,美國貨幣基礎增加是推升金價的重要因素。但問題在於,中長線而言確是如此,在某段時期卻不一定是這樣,例如1987至1997年及1996至2001年期間。

更重要看美元最終取向

最近情況亦如此,美國貨幣基礎於去年年底的2.641萬億元(美元.下同),到本月6日大幅增加到2.915萬億元,但同期金價卻從1675元下降到1582元。可見影響金價還有其他多種因素。

類似地,美國聯儲局資產負債表的規模上周再擴大到3.167萬億元新高,其中持有國庫券和MBS的總值亦分別增至1.769萬億元和1.06萬億元新高。但上周金價只在1575.5元至1599.3元之間波動,仍未擺脫早前自1555元低位反彈至1620元範圍的困囿。

敝欄上期說金市牛方在長期走勢支持地帶上作絕地反攻,如今取得一定成效,最少令金價不致跌破該地帶,但另一方面仍未能升越1600元關口,可說是牛熊雙方高下未分。

最近美元滙價因短期超買而調整,這有利於牛方反攻,期金市場大投機者的淨好倉量上周增加6920張;然而,SPDR的持金量繼續減降,到上周末剩下1233噸,換言之,自去年12月10日至今減少了120.35噸或8.89%。

投資者目前關注本周能否借聯儲局公開市場會議消息和美股動向,金價可升越1600元大關。敝欄認為,1555元和1626元仍分別是金市中短期重要的支持和阻力水平;短期支持則分別在1576元和1583元,而阻力帶在1598元至1603元,上一級為1615元。

銀市表現最近弱於金市,期銀市大投機者的淨好倉量逐降。27.9元和29.5元分別是銀市中短期重要的支持和阻力水平;短期支持則分別在28.4元和28.6元,而阻力帶在29.2元至29.4元。綜合而言,金銀價格如不能趁美元最近的調整期,而重返上文說的最高阻力水平之上,後市仍會再度回落,敝欄相信美元表現正在中長線轉好中。

內地黃金情結變真實消費

財經路向透視



未來金價可能漲,也可能跌,但無論怎樣,似乎都不會影響中國人購買黃金的熱情。中國領先的黃金飾品銷售商──菜百的金飾櫃枱前常年「人頭攢動」狀況就可見一斑。

正在加速開啟的貴金屬投資工具和實物交易管道,正在讓中國人的「黃金情結」得以釋放。

隨着中國經濟發展和收入水準提高,黃金在個人、家庭和機構資產的配置中,佔據愈來愈重要的位置。



消費潛力非常可觀

不過,中國的黃金資產配置的比例仍少得可憐,尚不足1%,這和全球5%至10%的平均水平相比仍相距甚遠。可見中國的黃金消費潛力仍非常可觀。國內一大型黃金貿易和投資公司人士向路透社表示,「接下來幾年黃金市場會成熟得很快,產品線愈來愈完善,……今年(黃金市場)各種環節都在加快發展,包括大家的觀念。」

這並非在中國黃金市場打滾十多年的資深人士的一時感觸,資料顯示,無論是黃金產量還是黃金消費,中國都已位居全球第一,而更具潛力的則是中國人對黃金的投資需求正在加速膨脹。

儘管年初以來,國際金價已經下跌逾100美元每盎斯,但經濟發展水平排在全國前列的華東某省份一地方支行,2013年一季度的實物黃金銷售量卻是去年同期的五倍。

中國大型銀行已成為推動黃金消費提升的重要動力,而中國政府亦逐步放開黃金市場的管制,包括放鬆對黃金進出口的管制,推出銀行間黃金詢價交易,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黃金類投資產品等。

「藏金於民」漸成現實

不難想像,當擁有數億客戶資源的大小銀行,都開始爭相設計開發創新黃金投資產品,推廣黃金投資交易及黃金租賃和融資服務的時候,中國黃金的需求量將呈現怎樣的迅猛發展,「藏金於民」將漸成現實。

世界黃金協會數據顯示,2012年全球黃金需求同比降4%;而2010年、2011年分別增長9%和5%。不過,中國2012年的黃金需求與上一年持平。協會高層強調,中國和印度仍是世界黃金需求大國,兩國2012年黃金需求仍比過去十年的年平均水平高出30%。

除了銀行這個重量級推手,上期所的黃金期貨及即將推出的黃金ETF亦將為中國黃金消費提供動力。

市場人士相信,政府加速推動中國黃金市場發展的意圖,在於增加國際黃金定價的影響力,而這亦與中國作為黃金消費和生產第一大國相匹配的。

股債已飆寧願揸黃金 - 麥嘉華

麥嘉華筆記 - 麥嘉華 2013年3月18日




我最近出席了一個投資研討會,會上有一位頗具人氣的經濟師向金市好友們大潑冷水。我認同黃金和工業用金屬曾有一段日子表現不濟,跑輸給股票。不過,自2000年起,黃金和商品的回報率一直跑贏美國股票。

金價並非那麼昂貴
對於有說法指股市可以節節上揚,同時金價將慘跌,我確實無法說服自己相信這一套理論,原因是我認為各大中央銀行尚無意放棄「印鈔救市」的大計,到頭來恐怕會令到整體經濟活動和資產市場變得不穩定。部份人或會反駁稱,在上世紀1980和90年代,當時便是「股市得意,金市失寵」,為何這局面一定不會在今天歷史重演?

差別就出在實質利率身上。在1980和90年代,實質利率處於很高的水平,但如今的情況就像1970年代一樣,實質利率呈現負數,並可能會持續一段十分長的時間。再說,由於金價於1979年11月至1980年1月期間暴漲一倍,與60年代的價位相比更高出超過20倍,所以金市和銀市泡沫在1980年十分明顯。我記得在1980年之前,金市炒風非常厲害。

探討過往,回看今朝。看過金價於1970至2012年的走勢後,一些人或會推論出金市已再現泡沫。我明白他們的顧慮,但試將金價自1999年至今的升幅,與貨幣基礎和債務作比較,大家便會發現黃金其實並非那麼昂貴。

早前我曾說過金價的調整浪還未告一段落,而一位記性好的讀者問我為何不先行沽出手頭上的黃金,待金價回落後再趁低吸納。問得好!我之所以堅持不沽金,因為我要嚴守投資紀律,將黃金資產的投資比重保持在25%;其餘是股票佔25%,公司債券和現金佔25%,房地產佔25%。

如今我的想法是:假如金價持續滑落,即是意味著金融體系的信心逐漸恢復過來,到頭來現金等金融資產將會變得更值錢。換言之,金價就算繼續向下走,我的投資組合的價值料會是不跌反升,因為我有50%資金是放在股票、債券和現金;再者,金融市場向好,房市也會得益。然而,股市和債市已先後勁揚,如今我寧願持有黃金而不是金融資產,尤其是高息債券。還有,當股票和高息債券顯得超買之際,金礦股和銀礦股卻呈現超賣。我喜歡持有實金,但如果投資者相信金價即將反彈,亦不妨考慮吸納一些小型礦股。

美股超買繼續減持
大家或許會記得,我在先前的文章中提到美股有機會再漲,可是標準普爾500指數難望突破去年9月14日創下的1474點高位,現在該指數已處於1560點水平,顯然我是低估了美股的升勢。無論如何,股市近期變得極度超買,所以我仍會繼續減持股票。

個人認為投資者實在過於樂觀,卻沒有多少人擔心股市會逆轉的風險,這真的令我感到不安;正如在9個月前,很少人提出歐股可以大升。更值得留意的是,一些死硬派股市淡友轉趨心軟,他們錯過了2009至2013年的整個升浪,但他們如今也開始對股市改觀……。

麥嘉華
末日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