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30日星期二

延續淘金夢 當買金礦股

自西班牙人15世紀向着新大陸進發開始,探險界就為一座相傳隱藏於南美洲的黃金城(El Dorado)而着迷。過去十年,黃金投資者以為黃金城終於重見天日,但如今卻開始質疑藏寶圖引領之處並無寶物。金價4月上旬一瀉千里,儘管及後動力稍為轉強,但年初至今仍累跌11%。也許如今正是撲向金礦股懷抱的時候。

當金價2002年走勢逐漸轉強時,金礦股股價亦隨之上揚,盈利倍數更日漸偏高。至2006年,全球最大黃金開採商Barrick Gold的市盈率達22倍;Goldcorp的估值更「耀眼」,達30倍。及後,以實物黃金作抵壓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登場;受新產品誘惑,投資者紛紛捨金礦股而去,金礦股因而亦回落至較貼近基本因素的水平。



不過,金礦商面對的老問題仍然揮之不去,任憑業界如何增產,都無法追上黃金大牛市下股本極速膨脹的步伐。如此一來,部分礦商就開發低級礦藏,相比高級礦藏不僅成本較高,回報亦較低。在其他成本亦告上揚下,經營及邊際利潤自然無法與金價同步攀升。金價自2006年至今翻了兩番,但Barrick的經營邊際利潤率卻只得38%,與7年前一樣。

因此,儘管金價過去兩年橫行,但金礦商的股價同期卻暴挫了五成。的而且確,隨着盈利下跌,資本開支亦漸趨一致,部分開採成本更已回落。而且,假使金價進一步下跌,表現遜色且現金成本高於平均數的礦商將被迫關門大吉。

但大型礦商股本回報率的收縮之勢或未停止。事實上,根據彭博的數據,Barrick的股本回報率如今為負數,Goldcorp自2012年至今則銳減五成至只有8%。相比之下,必和必拓2012年的股本回報率為25%,國際商業機器(IBM)則為30%。金礦股超賣之說不無道理。

黃偉康 散戶盛宴


過去一周談及很多金錢與道德上的問題,到底背後想帶出甚麼信息?就是如果大家了解人是怎樣賺錢的時候,大家就不會相信市場的理論,亦不會只從書本中,找尋經濟及投資學的方式,因為供應與需求,的確可以影響價格之表現,但供應與需求之增加與減少,很多時可能是由利益因素所推動,而非實際情況推動。

或者再用黃金作為一個實例,之前討論過,到底金價的真正價值是多少?根本沒有一個市場完全接受的答案,好像911事件令金價開展了持續的升勢,因為恐怖襲擊令市場開始相信,黃金是避險的最佳工具,當然還包括了聯儲局的超低息政策在那個時候開始。那麼為何波士頓爆炸案無法支持金價回升?金價反而繼續受壓?大家不會覺得聯儲局會因而繼續維持QE額度不變嗎?黃金不應該是地緣政治風險增加時的最佳投資工具嗎?的確,當戰爭爆發的時候,又或者地緣政治風險增加時,持有黃金是一個最佳的選擇,因為只有黃金才是最具說服力的貨幣,於80年代甚至90年代的荷李活電影,又或者港產片,黃金成為了不少黑幫交易的主要工具,但為何近年卻沒有此片段出現?就算金價升至1,000美元,都似乎沒有任何太多人願意持有實金,唯一例外是不少亞洲區人士覺得必須購買金飾保值,但這些需求量,對金價之影響,其實只是九牛一毛。正如早前所言,高盛可能是黃金市場最大的交易商,所以真正推動黃金升跌,並非實金交易,而是各位投資ETF、期金、紙黃金的單據。單是上周四至本周一,黃金期貨市場市值下跌的幅度,便高達93億美元,大家覺得在周生生、周大福趁低吸納的實金買家,可以買下如此大的黃金份額嗎?亦即是說主導著黃金市場上落的是ETF、期金、紙黃金這些非實貨的交易活動,同時這些交易活動,極可能由幾家大型投資銀行所控制,當散戶持有的比例開始高於這些投資銀行,甚至遠高於投資銀行,那麼高盛等華爾街集團,還會繼續推介黃金?又或者繼續為金價造勢嗎?正如倫敦金屬交易所(London Metal Exchange)最大的經紀商之一、Marex Spectron的貴金屬部門的經理戈維特(David Govett)所言,黃金ETF、黃金交易網站過去一段時間吸引了大量散戶投資者參與,但這些投資者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興奮後,周一卻變得「一片狼藉」,不過這其實是不少大戶期待已久的時刻。所以金價何時見底?當黃金ETF不再流行,黃金交易網站廣告不再出現在各大傳媒,金行再沒有出現因為金價下跌而購買金飾的人潮,或者就是金價見底的時候。同樣道理,由於港股市場仍未出現散戶的人潮,今年內絕不可能出現急跌的時刻,最有可能是波幅繼續收窄,除非投資黃金的散戶再被吸引至股票市場,但在急跌之前,必須有一段瘋狂同時令散戶感覺良好的時間。欠缺道德?本周談了很久此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