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4日星期五

羅傑斯:安倍注定失敗!他會「毀了日本」 擁抱黃金吧

知名大宗商品投資人、量子基金 (Quantum Fund) 共同創辦人羅傑斯 (Jim Rogers) 周四 (13 日) 悲觀暗示,日本市場最壞情況恐怕還在後頭。他並重申,黃金價格長期多頭趨勢依舊未變。

羅傑斯接受資產管理及市場研究公司 Fusion MarketSite 專訪時斷言,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刺激經濟政策成功的可能性是零。他指出,安倍現在已遭遇許多逆勢阻礙,而其計畫只會令情勢越來越糟糕。

當被問到,日本的情況是否會以悲劇作結,羅傑斯稱:「這是一定的。」他說,日本的問題非常嚴重,「當我們回過頭來看,安倍會毀了日本。(政府) 債台高築、人口結構恐怖,又不准外國人進入,人口正在萎縮。然後安倍上台,說要摧毀日元。這長期而言是場災難,而且也不保證短期內會奏效」。

另一方面,當被問到對黃金投資看法,羅傑斯表示,他深信金價近期走跌只是「打嗝」。因為黃金已經連續漲了 12 年,「我不知道有任何資產可以連續 12 年走揚」;所以單純從技術面來看,金價得再跌一些。

不過羅傑斯指出,從基本面角度看,黃金值得投資。儘管有些短期因素傷害金價,例如印度政府試圖限制黃金購買,以修正貿易赤字;但羅傑斯透露,他一直未出售手上持有的黃金,而且還計畫趁金價繼續走跌買進更多。他說:「沒錯,我之前的確喊出金價會修正,而有時我真的猜準了!」

畢老林:四圈末完幣戰風轉

6月13日,周四。上月中,老畢引「文人經略」何文俊君的「三?麻將」妙論,一窺參與貨幣戰各國的章法牌路。不出一月,形勢已變得面目全非,當時的分析,很可能已跟不上瞬息萬變的戰況。 

圓彙轉強反噬日本 
在「三?麻將」搓個天昏地暗時,各國無不以嚴防熱錢力阻升值為念,板斧不離減息、幹預、出口術。 

事隔三周,資金一窩蜂撤出新興市場,股債彙人仰馬翻,數星期前還在力壓彙價的國家,在資產拋售潮中陣腳大亂,重心從防範熱錢泛濫彙率上升,迅速變為撫順市況穩定幣值。一個顯例是,印度尼西亞為緩和盾彙跌勢,上調存款利率之餘,還動用外彙儲備,沽美元買本幣以支持盾彙。 

「四圈」尚未打完,形勢已告急轉直下,新興國家由減息購彙抗升值,變成加息沽美元防貶值,這?麻將還怎樣搓下去?貨幣戰「炮火連天」,一大原因是安倍三箭齊發,起初得心應手如有神助,要圓貶圓便貶,要股升股便升,惟箭到中途卻不受控制,圓彙從百算以下(1美元兌100日圓以上)掉頭,改變方向反噬日本。執筆時,日圓已升穿95兌1美元水平,日經指數則劇挫843點。 

說來有趣,大家若記得上月中貨幣戰「如火如荼」時的情景,腦海中想必閃過一絲念頭:倘若彙率戰真的是一場幣值鬥殘鬥弱之爭,那麼日圓在拆倉潮中強力反彈,新興國貨幣於撤資潮中四腳朝天,一個月前仍備受「強幣」困擾叫苦連天的新興經濟體,眼前形勢不是求之不得嗎?按照彙率愈弱愈有利的「貨幣戰」思維,勝負豈非已分?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從內地拆息近日大幅抽升、亞洲諸國在「走資潮」中驚惶失措可見,新興經濟體的流動性(liquidity)與熱錢去向關系密切;為防97金融風暴曆史重演,亞洲諸國十餘年間築起了立足於豐厚外彙儲備的防火牆,但熱錢來如風去無影,短短數周,新興經濟體已由對抗遊資泛濫,變為憂懼資金瘋撤流動性收緊。由此可見,新興市場本質十年如一日,股債彙脆弱如昔,並非基金銷售員所說般時移世易脫胎換骨。 

只有戰爭沒有和平 
「四圈」未完「幣戰」風轉,這場牌怎樣打下去?這兩天,老畢漫遊博落世界,發現分析水平向具份量的花旗外彙策略師StevenEnglander一句妙到毫顛的形容:「貨幣戰爭的相反,不一定是貨幣和平」(The oppositeof currency wars is not necessarily currencypeace)。 

熱錢急撤,隨著債息飆升,本已面對逆風(商品牛市結束、中國增長放緩)的新興經濟體,在貨幣環境逆轉下,雪上加霜勢在必然。花旗的統計顯示,自5月1日以來,47個主要新興市場及成熟市場十年期本幣債券,孳息上升中位數為39個基點(0.39厘),其中新興市場債息上升中位數達83個基點,而成熟市場則為29個基點(各地債息變動見【圖】)。 

顧得頭來腳抽筋 
市場對聯儲局退市的預期雖不斷升溫,但世界各地短期利率仍處低無可低水平。按照粗略估算,短息每收緊100個基點,長息便會相應上升20至30個基點。環球短期利率暫未有上調跡象,惟若把上述關系倒轉來看,5月初以來全球債息升逾30個基點,效果大概等同於短息收緊100個基點(1厘)以上。 

花旗把債息變化跟彙率變動作了一個比較,發現除少數例外(印度、澳洲、匈牙利),5月初以來彙率跌幅愈大的經濟體,本幣債息升幅亦愈明顯。 

相關性雖不等同於因果,但在熱錢爭相撤退的當下,參與「雀局」各方若像一個月前那樣,透過減息達到某些目的(前為壓抑本國幣值,今則放松銀根抗衡熱錢流出),過程中彙率若進一步轉弱,新興經濟體債市受到更大壓力勢所難免,如此一來,放寬銀根效應輕則大打折扣,重則消弭殆盡。 

在資產市場穩定下來之前,新興經濟體顧得頭來腳抽筋,政策選項絕對不多。「貨幣戰」敵我分明,「利率戰」卻身不由己;這?麻將,只怕愈來愈複雜了。 

最後,老畢要多謝讀者JakieLui傳來電郵賜教,指出6月12日〈百萬美元過不了世?〉一文,內容談及澳洲退休金計劃Superannuation,強制性供款方實為雇主而非文內所說的雇員。特此更正,粗疏之罪,還望諸君見諒。 


JohnMauldin:施政莽撞安老無方


今年4月底,總部設於美國加州的跨國投資公司銳聯,以資產調配為題,在拉霍亞(La Jolla)舉行的研討會圓滿結束。會上財經專家、經濟學者雲集,各抒己見,珠玉紛陳。

該 公司首席投資顧問許仲翔博士將研討會的討論重點詳加整理,作為會議總結。與會學者的言論別具見地:美國在退休保障上面臨的挑戰,莫過於在人力資本方面保存 無方。亞洲家庭傳統上對子女嚴加管教,無非藉此權充保存人力的變通辦法,為老有所養先作准備。但隨著西方文化在亞洲日趨普及,傳統辦法已漸不管用。職場上 戰後新生代(BabyBoomers)逐步交棒給X以至Y世代的過程,突顯出經濟學上的第二大守恒定律:長遠生產水平視乎當前生產人手及其生產力而定。

類似精警論點在上述摘要彙報中比比皆是,特別在此推介,以饗本欄讀者。筆者周一在本欄已為文指出,日本正面臨安老無望的隱憂;重申沽空日本政府債券,既是近十年來最值得大書特書的投資策略,也是筆者個人投資組合的重點所在,《華爾街日報》同日亦報道了這項個人建議。

以下文章作者為銳聯資產管理公司首席投資顧問許仲翔博士。
美國當前經濟危機特別耐人尋味之處,在於政府在經濟上擔當著異常突出的角色。美國政府一向表明有意鼓勵國民置業,務求藉此減低實現「美國夢」的不公障礙,而相關政策也卓見成效。

低息環境、按揭稅務寬減,以及政府資助機構所啟動的證券化機制,不但有助於大大提高美國家庭的置業比例,也曾一度令家庭資產大增,程度令人吃驚。2004年至2007年期間,美國消費者資產淨值中位數增幅幾達18%,其中以低收入家庭的資產漲幅最高。

只 是好景不常,後來形勢逆轉,低收入、低資產淨值家庭,亦即無力承擔投資風險的家庭,竟成為獲邀涉足高度杠杆化地產投資市場的對象。2007年至2010年 間,美國消費者資產淨值中位數跌幅高達39%,其中以低收入家庭的資產下跌最劇。?史明證當前,可見以政擾經,實可引致始料不及的嚴重後果。

償債苦果難免
罔顧後果的鼓勵置業政策,終於導致美國家庭及銀行資產負債表損失慘重。置業者與金融機構在負資產效應影響下一反常態,出現包括資產替代和投資不足的異常反應。

若經濟衰退起因在資產負債表而非流動性危機,則提高流動性並不能帶動實質投資及增長;在這個大前提下,財政健全的中介機構根本無意為資不抵債的「喪屍」(zombie)機構提供信貸。由政府直接以無錨貨幣向「喪屍」機構提供流動性,變相等於將良幣耗費在劣幣之上。

另一方面,財政刺激開支對解決基本問題作用畢竟有限,無非暫解「喪屍」銀行和家庭的燃眉之急。至於在毋須提供誘因的範疇,財政刺激開支確有可能無意中收到刺激經濟活動之效。

要 協助「喪屍」家庭及銀行脫困,恢複經濟活力,辦法不是沒有,但卻都難免代價慘重。例如日本模式,為求保障「喪屍」及其債權人與投資者利益,往往不惜向其提 供各種社會及企業補貼,直至其資產負債表回複正常為止。不過,全民經濟為此而承受的增長放緩代價,卻遠遠超乎打救「喪屍」的高昂轉撥成本。

至於瑞典模式的脫困方法,則通過破產及有序債務違約,索性將負資產家庭及有望轉圜的財困金融機構所欠債項一筆勾銷,同時不惜犧牲投資者及債權人利益而任由表現不濟的銀行倒閉。

個人層面而言,雖然破產往往有助債務人重獲新生,並且改善生活水平,但卻造成重大心理創傷,因而不在部分負資產家庭考慮之列。

第 三種是芬蘭模式,采取往往屬臨時性質貨幣貶值手法,曾有效解決墨西哥、阿根廷、泰國,以及其他東南亞國家的債務問題。此法不惜減低國內消費以助長出口;壓 抑有損國際競爭力的工資水平;補貼出口工業;減低儲蓄及存在於房地產的過度膨脹名義財富。這一連串通過貨幣手段重整物價的措施,有助於清除工資及房地產價 格居高不下所造成的「經濟阻力」。

以上三種方案都後果堪虞:樓價下跌有損財富,政府要無痛恢複財富簡直是難比登天。透過有錢家庭及財雄 勢大的企業以補貼財困的一群,並無助於增加整體財富;若企望以債填債拖延時間,就更適得其反。政府雖然無法單憑轉撥資產創造財富,卻可選擇何時作出果斷行 動,以及有關措施所影響的對象。

2011年與薩金特(ThomasSargent)同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西姆斯(ChristopherSims),就提醒大家通脹並非單單取決於貨幣政策;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如何互相協調,而彼此協調程度如何,也至關重要。

政 府一日有能力印鈔,就不虞債務違約,因為假使稅收不足以還債,政府大可進一步發債;最後,自有中央銀行擔當債券買家。政府債券實質上也大可視為未來「實質 現金流」的折讓現值。假若未來稅收可觀,足以清償債務,即表示政府開支及投資收到預期效果;經濟發展及生產力均增長蓬勃。

風險系於通脹
在此環境中,貨物生產及服務供應都可算充裕,而名義財富則可轉化為有意義的實質消費。若這是市場所預期的經濟前景,即使面對當前國債水平高企及量寬不輟,債券價格亦會高企。

不 過,若未來基本盈餘(稅收扣除非利率相關開支)不足以清償所欠債務,政府就必須在舊債期滿時發行新債。如此一來,經濟將持續放緩。面對人口老化所造成的增 長阻力,政府推行的財政刺激開支實在無濟於事。債券所擔保的名義財富,亦無助於改善實質經濟。若然這是市場所預期的經濟前景,則目前的債券價格將會低企。

印鈔大權在握,政府自可選擇實質減債幅度。若政府開支或投資出現浪費或失利情況,可利用印鈔手段將損失轉嫁到債券持有人身上。政府選擇 借貸而非加稅的傾向,正好反映出其轉嫁損失的權力。當前的加稅措施,對打工一族實時造成沖擊;而目前的借貸舉措,則等於向未來的打工一族征稅。財赤不止, 借貸不輟,終將引致通脹,變相向所有儲蓄者征收財富稅。

以日本為例,政府近三十年來一直開支無度,卻不見經濟增長。數十年來量寬及財政失誤可導致大幅加稅與物價暴漲,為免受此等惡果沖擊,日本家庭早已采取明智之舉,厲行積穀防饑的應對之道。日本政府現正推行的財政刺激方案將如何轉嫁損失,仍有待觀察。

美國國債日重,美國政府亦遲早面對同一問題;中國當然亦亟欲得知,美國為求保障納稅人,究竟會否采取懲罰債券持有人作為解債快捷方式。

經濟守恒定律
在研討會上,加州理工學院的康奈爾(BradfordCornell)教授指出,經濟學一如物理學,具有顛撲不破的基本守恒定律。例如生產人數減少,人均消費定必下降這一定律,對戰後新生代退休潮即將觸發的退休金危機,必會產生深遠影響。

人口老化顯示就業人口中有一大部分人退休,根據守恒定律,「名義」退休金儲蓄根本無助於退休長者增加消費。從人均角度而言,除非科技進步有助於大大提高生產力,否則無論積聚的名義財富有多豐厚,退休長者亦須減少消費。退休後的相對財富,無非是有限資產的消費指標而已。

不 過,政府幹預對訂定退休計劃還會增添另一項不明朗因素。若確信政府的客觀職能在重新分配消費,以確保長者之間的生活質素大致平均,則巨額退休儲蓄保障應可 在退休後每年轉化為可觀消費增長,其中尤以優質醫療服務為然。因此,政府必須訂立享用公共福利的入息規定,通過加稅以資助更多退休福利,合理分配醫療資 源,並營造低息而高通脹的經濟環境,就足以蠶食儲蓄豐厚退休者的資產。

美國在退休保障上面臨的挑戰,莫過於在人力資本方面保存無方。亞 洲家庭傳統上對子女嚴加管教,無非藉此權充保存人力的變通辦法,為老有所養先作准備。但隨著西方文化在亞洲日趨普及,傳統辦法已漸不管用。西方社會已憑借 產權解決安老問題;擁有機器及相關知識產權的長者,可迫使年輕人分享其勞動成果。戰後新生代雖無法主宰X、Y世代,卻擁有賴以維生的種種工具。

職場上戰後新生代逐步交棒給X以至Y世代的過程,突顯出經濟學上的第二大守恒定律:長遠生產水平視乎當前生產人手及其生產力而定。X與Y世代對科技進步貢獻良多,戰後新生代但求這兩代年輕人能不惜分享財富,而非推高工資水平,以致其名義退休投資組合的實質價值蕩然無存。

退休隱憂所在
話說回來,戰後新生代審慎理財以致整體投資回報可觀,因而帶動美國生產力顯著提升,這倒是證據確鑿,不容置疑。勞工非參與率持續上升,可視為反映個人生產力大增的一面鏡子。

隨著科技創新一日千里,機器漸次取代工人的趨勢,已產生加速自然失業率的效應;生產科技創新程度愈高,工人參與率就愈低,自不待言。事實上,退休現象從來也是關乎勞工非參與率自然下降的程度,而無關乘郵輪周遊列國的悠閑生活方式。

面對退休金危機將至,以及戰後新生代無可避免的退休福利配給現象,令人不禁想到,究竟所謂退休,是否已變為?史上的異數?

Rotman 國際退休金管理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PensionManagement)總裁安巴克特希爾(KeithAmbachtsheer)追本溯源,發現退休金起源於十九世紀下半葉,當時的鐵路職 員年事愈高,意外率愈高的現象,令當局意識到員工終有退休之日這個道理。

至於戰後新生代的父母退休之後坐享豐厚退休金,足以安享晚年的 現象,則是較近年才出現。退休金?史發展至今,也許正是時候回複本意,目的為達致理想的勞工非參與率,而非在政客為求選票而訴諸退休者自肥心態的「派糖」 措施。根據經濟守恒定律,退休金危機早應在預計之中,可惜政府對此一現實視若無睹。

走筆至此,不妨換個角度,談一談有關問題的輕松一 面。不少人都深信未來的先進機械人,將能夠在人類的起居生活中提供無微不至的貼身服務;聞說日本已發明具備洗發兼按摩頭皮功能的機械人。看來電影《未來戰 士》(Terminator)中,「天網」(Skynet)系統化解人類長壽危機的日子已不在遠。

一般人辛勤大半生,無非但求退休之後得享幾年樂得清閑、活得健康的好日子。但研討會上參與討論的多位專家,似乎都只為向大家表示,即使勤儉大半生、在退休後只能過緊日子的平民百姓,亦難免受到人口老化及其他經濟動力沖擊而措手不及。

種種只在乎如何優化產出和消費的言論,不禁令我想到其中所忽略的人生終極問題:快樂。古語所謂快樂不在得償所願,而在知足;知足常樂,才是人生真諦。愛父 母,以及朋友的父母,才是人生真諦。到頭來,我們自己,以及自己的子女,才能受到愛的眷顧。在愛的天地中,只有愛的豐盛,而無愛的配給。

經濟學家的“黃金博傻”

前幾日,姚太太看了郎咸平的一篇文章,他說黃金這玩意兒不保值,買黃金就是“博傻”,看誰比誰傻。在這位經濟學家的眼中,黃金這尤其是實物黃金的長期投資價值幾乎可以歸為零。他認為,中國人愛買黃金,一方面是被騙,走進了投資誤區,誤以為黃金保值;另一方面是我們的投資渠道太匱乏,股市不行,樓市又下滑,似乎的確沒什麼可投資的了。

在為他的論點找支撐的時候,他舉了這麼一個例子,民國初年,1兩黃金可以買2畝良田,5兩黃金可以買當時的一個北京四合院。 100年後的今天,5兩黃金加上利息的錢大概可以累積到1公斤黃金,以目前市場價來看相當於36萬元人民幣,大概可以買到今天北京四合院的半個廁所,另外半個廁所就由另外一個買黃金的人去買了。

對於這個案例,的確一點反駁的餘地也沒有,像葛朗台那樣每天拿出來數一遍、摸幾把的確有夠傻的,不過到底有幾人會持有100年之久呢?而這100年間黃金漲跌總有時,高拋低吸的機會也不少吧。胡思亂想了一番,姚太太覺得愛買黃金的中國人不見得都拿它來壓箱底了,配置黃金無非也是受到“不把雞蛋放一個籃裡”的理論影響,而這理論也是一點反駁的餘地也沒有,看來,各種投資理論的精準性並不是由誰說的來決定的,運用到不同的人身上效果可能千差萬別,關鍵還是看那個消化吸收的人,能否掌握乾坤。

想到這裡,姚太太嘿嘿一笑,太太們的精明哪能就靠旁聽旁信呢,買黃金到底是不是“博傻”也不是只有一個答案?

前段時間中國大媽們搶購​​黃金的時候姚太太雖然並沒有衝動投資,但還是沒能抵制住價格低廉的誘惑給自己買了一對耳環,儘管黃金至今還在垂死掙扎,但姚太太下手的那個點,無論怎麼算都是賺到了。看著那對明晃晃的心儀已久的金耳環,姚太太心情無比得好,反正是遲早要花的錢,這錢算是花得精準了,當然這事兒也許無關投資,但很多事情也許只是換個“外在形式”,內在邏輯還是一樣的。

不過,無論如何,有關理財這件事,多看多學總是不錯的,有興趣的太太們也可以把這篇文章搜出來看看,名字是《黃金長期不保值胡說八道的謬論太多》 。朗先生的文章中有相當多的知識點是讓姚太太獲益匪淺的,比如他說的那個關於黃金拋售的內幕,在去年第四季度索羅斯、摩爾資本、老虎基金等黃金大玩家拋售黃金的時候,華爾街的投行們卻在紛紛“預測”黃金會漲到3000美元一盎司,忽悠大家買黃金,而他們則利用黃金會漲價的這個騙局勾引投資人來買黃金,然後他們套現離場。所以,當我們在吸收各種信息的時候,有效的甄別是多麼的重要,哪些是煙幕,哪些才是本源,真要擦亮自己的眼睛!


http://finance.ifeng.com

隔空打牛 到近身肉搏 中國大媽與華爾街黃金戰升級



一種化學元素符號叫“哎呦(Au)”的傢伙總能夠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她就是黃金。 (人民日報談“中國大媽”被套:她們並不關心華爾街)

關於黃金,現在流傳最廣的當屬財經八卦的“中國大媽”與黃金的故事。諸如“中國大媽”完胜華爾街、“中國大媽”攪了華爾街黃金做空局、“中國大媽”再出手黃金欲飛揚等等文章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網站。

看這架勢,“中國大媽”算是和黃金摽上勁了。

不過,上面談的這些故事都是“中國大媽”在黃金現貨市場和華爾街的黃金期貨市場做得爭鬥。無論是從娛樂還是專業角度看,這種爭鬥都有點“隔空打牛”的味道。

現在好了,歷時4年籌備,國內首批黃金ETF終於獲得發行批文。這讓“中國大媽”在黃金市場有了與華爾街“近身肉搏”的機會。

獲批的這兩隻黃金ETF將在未來6個月內正式發行,其投資標的是上海黃金交易所場內的黃金現貨合約,基金份額以人民幣標價,在上交所掛牌交易。

與以往一樣,只要國內推出什麼新的理財產品,專家們總要出來說道一番。

這不,專家們發話了,“事實上在國外,黃金ETF較實物黃金是更純粹的黃金投資品種,國外成熟市場民間黃金儲備主要形式也是以在二級市場購買黃金ETF為主。”

接下來就是拿數據說話,“據世界黃金協會統計,目前我國民間人均擁有黃金不到5克,與全球人均20多克相比差距明顯。”

“中國大媽”可不管這些,黃金現貨價格越漲越買,價格下跌則瘋狂搶購。誰讓我們中國人有錢呢?而且“中國大媽”對這些財富的支配權可是決定性質的。

即便如此,我們要追上全球人均黃金持有量還需“中國大媽”們“揮金如土”般地進行搶購。

“我只聽說過紙黃金。黃金ETF?這是個什麼東西?”“中國大媽”會秉承對新鮮事物的好奇感進行反問。

看來,黃金ETF的銷售人員要加大知識普及力度了。

專家們說,與紙黃金相比,黃金ETF還有兩個明顯優勢:一是有實物黃金做支撐,目前海外的黃金ETF產品在滿足一定條件下可以變成相應的實物黃金;二是黃金ETF允許用股票賬戶參與黃金投資。

“可以變成實物黃金。看來這個投資可以做。黃金ETF什麼時候開始銷售啊?”“中國大媽”已經有點迫不及待了。

專家一臉嚴肅地對台下的“中國大媽”說,隨著國內黃金ETF市場的開發和規模的擴大,假以時日,就可以像我們的滬銅一樣,在國際黃金市場上獲得更多的話語權。到那時,在黃金市場上搞定華爾街就是分分鐘的事了。

“別聽他忽悠,話語權關咱們什麼事。現貨黃金我是只買不賣,黃金ETF我同樣是只買不賣,都給未來的孫子留著呢。”“中國大媽”不再聽專家的“白話”了。

華爾街的精英們聽到“中國大媽”的話是不是要崩潰了呢?隔空打牛到近身肉搏中國大媽與華爾街黃金戰升級



http://finance.ifeng.com/

Blankfein:美聯儲QE退出不確定性或有益於市場



    美國
    央行

2013年06月14日 01:08   



高盛CEO Blankein本週四表示,美聯儲QE下一步走向的不確定性或可有助於央行逐步提高其利率。

Blankein認為周四以亞洲為代表的金融市場股指再度下跌及波動並不令人驚訝。因為全球經濟仍處於一個過渡點,需要調整。對於美聯儲和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攪亂市場的擔憂,Blankein評價稱,

    “日本官員承諾努力提高他們的經濟,他們做的是正確的事情。”

對於日本股市,Blankein表示與之前對美聯儲觀點一致,

    “不要與美聯儲對抗,同樣,在這種情況下,也不要與日本央行對抗。”

許多投資者聚焦下周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國會參眾兩院發表例行的半年度證詞講話。雖然美聯儲官員已經發布信號稱計劃今年晚些時候開始收縮QE,但是具體什麼時間以及如何收縮的不確定性在最近幾週使得投資者感覺不安。

Blankein認為,近期美聯儲發布的有些混合的消息可能是有意為之,或至少可以幫助央行較為容易的逐步提高其利率。因為一旦利率一旦提高太快,容易帶來諸多不明朗因素。而美聯儲這種做法可以緩解利率回調時投資者情緒變化。

Blankein也出現在今天美國《政治報》舉辦的早餐研討會上。他認為,讓人最擔憂的風險和一年前已有不同,目前最讓他感到擔憂的是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可能圍繞調高公共債務上限再度交鋒以及歐債危機的局勢,這兩者是美國經濟的最大威脅。

他聲稱,美國削減赤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兩黨在削減財政赤字上的努力尚不夠。

在談論金融機構過大而不能倒的問題上,Blankein指出就目前來看,無論是政府還是華爾街都不存在可以拯救銀行,建立最好保護納稅人機制以及盡可能少的破壞經濟等問題展開討論的政治意願。

對於金融改革,他表示贊成進行金融監管改革,儘管他並不喜歡2010年出台的金融監管改革法案中的所有內容。

Blankein同時聲稱對“沃克爾規則”和“自營交易”等規則擔心。他認為,

    “這些規則會試圖監管那些歸屬於思想狀態的活動。這種問題在於世界上任何政府和市場都無法被豁免。”

在研討會中,Blankein表示2%的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是不正常的。他認為,美聯儲的QE使得美國國債市場供應量下降,從而導致10年期國債收益率維持在接近2%的水平。並聲稱,

    “到最後利率不得不變的正常。2%的美國國債收益率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