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6日星期五

Pamp bar 約拿鯨魚

早前透過SCS購入的 PAMP Bar.

還有就是另一銀幣,約拿鯨魚..



黃金 股票 美國國債

宋鴻兵

 




昨晚,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大幅上揚至2.78%,三個月以來國債的收益率暴漲了70%!不要看靜態的2.78%並不高,但它是從5月的1.6%的基礎上“飛”起來的。

國債收益率的飆升,說明了國債市場中拋售的壓力超過了美聯儲接盤的規模。美國最大的債主中國和日本正是拋售美債的大戶!這兩位6月共拋售美國國債420億美元。眼看QE3要退出,國債的第一大買主美聯儲要撤,中國和日本哪裡還敢戀戰?美聯儲在過去3個月持有的美國國債賬面虧損了3000億美元!

美聯儲如果真要淡出QE?大家趕緊準備降落傘吧。圖中顯示一個簡單的事實,2011年以後的美國國債市場上,美聯儲是唯一淨買家!非美聯儲買家的持有量大致不變,新增國債幾乎被美聯儲一家包辦。想淡出QE嗎?請先找到接替美聯儲的大買主,目前看來是真沒有!結果呢?退出QE,則國債收益率必然暴漲!這就是利率火山 了!





2008年我曾撰文指出,金融危機將經歷四個階段:次貸地震、違約海嘯、利率火山和美元冰河。

歡迎來到危機的第三階段!

利率市場一旦失控性暴漲,2008年的“違約海嘯”與“利率火山”相比,簡直就是小菜一碟。利率掉期遠遠大於信用違約掉期市場,規模在300萬億美元的當量。對賭利率不漲的一方將死掉一大片。

退出QE不是美國經濟好轉的信號,而是金融市場信心逆轉的徵兆,它意味著美聯儲對利率的控制力即將失效,這不是利空黃金,而是利空股市和債市,黃金避險功能將再度顯現。

天空在顫抖,彷彿空氣在燃燒,是啊,暴風雨就要來了... ...

錢荒之後的新危機

郎旋風 - 郎咸平 2013年8月16日
錢荒之後是甚麼?如果只是另外一個錢荒的話那我們太幸運了,我更擔憂的是一個可怕的危機即將到來。

7月26日,國務院以一個特急的命令下發各行政單位:要審計,從中央到地方大概五級政府都要審計,8月1日之前審計署停止所有工作,8月1日正式進駐各省市審計。為甚麼這麼急呢?

以底特律為 例,它們欠了多少錢?才180億美元,對比我們中國算甚麼嘛。今年6月10日,審計署對36個地級市進行審計,發現36個地級市的總負債3.85萬億,除 上36,換算成美金,你發現這36個地級市每一個城市的負債174億美元,和底特律是一樣的,中國有330個地級市,以此類推,美國一個底特律破產,它的 負債是180億美元,中國有330個「底特律」,就是因為底特律的事情出來之後才讓政府感覺到情況之危急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今天提出 郎教授的負債體系,我重新替地方政府算一下你到底欠了多少錢。我們的地方政府負債:第一個,銀行貸款40萬億,基礎建設20萬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還有 20萬億;第二個,社保虧空18萬億;第三個,理財產品目前的餘額是9.85萬億,我估計70%是屬於地方政府借的錢,因此是7萬億;第四個,BT跟 BOT,民間墊資搞建設,地方政府分期付款還給這些企業,這就叫做BT也叫做BOT,5萬億。加在一起70萬億的4個大包袱把地方政府壓得喘不過氣,我們 按照一般的慣例,除上國內生產總值,去年的GDP52萬億,那麼70萬億除上52萬億,那就是135%的負債比例。

?
我找了 7個正常的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英國、德國、法國,它們的負債比例平均72%,我們是它們的兩倍,更可怕的是,我找了爆發歐債危機的 「歐豬五國」來做一個比較,「歐豬五國」是發生歐債危機的主要國家,這五個「歐豬」國家的負債比例只有121.8%。我們是全世界主要國家當中唯一的國家 既超過了歐美一般國家的負債水準,我們也遠遠超過了「歐豬五國」的負債水準,因此今天我們的危機你想有多大。

其實底 特律的事情非常簡單,為甚麼?它這180億都是從市場上借來的,基本上是通過發行城市債券,那按照美國《破產法》的規定,你不能因為它破產了而去扣押或者 拍賣城市的公共建設,所以它有了保護令,怎麼辦呢?那就不還了。最後,再過幾年加稅,減少一些公共服務,減少一些公車的班次,公務員減點薪水,再賣點東 西,慢慢還,大概打個對折,還個90億美金差不多了,這就是美國,它不會有問題的。中國不一樣,330個地級市這些錢,你怎麼辦?都是向銀行借的,40萬 億,欠老百姓的社保基金18萬億,還有向你們借的理財產品又是7萬億,另外向民營企業借的BT/BOT又是5萬億,這個錢可不是一般的錢,銀行不還怎麼 辦?40萬億的虧空怎麼辦?那這個壞賬比例就超過50%,你能想像到事態的嚴重性嗎?這就是「錢荒」之後還有「錢荒」。我擔心是一股嚴重的風波,叫做「銀 行危機必定爆發」,就看政府如何處理。

不過這個時候我得提出新的觀念,給大家提供一個新思維,我們過去某些地方政府透過三個方式拉動經濟應該成為昨日黃花:1.基礎建設;2.造城運動;3.搞開發區域,招商引資。

舉 例,基礎建設投入了20萬億,我以西南幾個省為例,比如說雲南,要重新修建3000個水庫,這麼大手筆,中部的農業大省河南,要整治236條河流,然後, 修建2000個水庫,怎麼都是這麼大手筆?因為這就是我們過去的習慣,透過這麼大的建設積累了大量的負債。另外,造城運動,比如說以浙江省為例,最新的規 劃要建立27個城市,200個鎮,1200個村,延安鏟平了33座山頭搞城市化,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都在這麼幹,造城運動不可持續。還有,搞開發區招商 引資也要成為過去,我再給你舉個例子,貴州提出一個口號,「要將貴州建設成工業大省」,於是乎2010年一下子搞了100個開發區,總產值預計5000 億,該省GDP不過6800億而已,也就是說三年之內要再搞一個貴州省,那麼按照該省自己發布的資料40%是空置的,是閒置的。還有河北曹妃甸,本來是一 個很好的專案,30平方公里,每一年的利息負擔3億多而已,地方政府足可應付,最後也是一樣,為了拉動GDP增加了65倍,變成1943平方公里,這個面 積比天津的濱海新區還要大,天津的濱海新區不過只有300平方公里而已,那麼像這樣子的所謂的透過開發區招商引資的思路也要成為過去。

因 此,我認為7月26日到8月1日所召開的重大的審計,第一個目的是要改變我們某些地方政府過去推動經濟的形態,也就是說,基礎建設、造城運動、開發區招商 引資應該成為過去;第二個目的,我個人認為這一次應該給各級地方領導一個大赦令,到今天為止,你到底借了多少錢既往不咎,從今天開始咱們來算總帳,也就是 說GDP要增長,但是不能以負債形式增長,那麼這也是一個新的思路。

當然了,以上兩點是我個人的觀點,今天走到這一步,我可以告訴大 家,這是「錢荒」之後的一個新的危機,你可以把它當成「錢荒」,但是我認為它是一個更大危機的前兆,這個危機需要中央政府以最大的魄力來化解,化解之後, 我認為應該達到兩個目標,第一個,過去的增長模式要做徹底地改變;第二個,對於各級幹部的考核不能夠再以GDP為唯一的考核,而是你的品質如何。

鮑爾森並未拋棄黃金 在場外交易市場​​ 購買大量黃金掉期

估唔到老鮑咁樣曲線持有黃金....


 




鮑爾森運作的對沖基金是世界上最引人矚目的黃金多頭,根據SEC的文件顯示,二季度鮑爾森已經將其黃金持倉削減過半。

儘管如此,據FT援引一位知情人士稱,鮑爾森在場外交易市場​​通過購買黃金掉期,抵消了大部分其在SPDR黃金信託中出售的相當於約110萬盎司黃金持倉。

2009年,鮑爾森成功預言美國房地產市場崩潰,並建立了巨大的黃金倉位大賺一筆,那時他開始讓投資者投資黃金而非美元。自此之後,鮑爾森在黃金市場的一舉一動都被許多投資者追隨。

今年以來,金價下跌了21%,鮑爾森因此遭受了巨大損失,他將許多個人財富都投資了黃金。

    儘管如此,鮑爾森對黃金的信念仍然沒有動搖,“持有黃金的理由還沒有消失,美聯儲印錢的結果將是通脹,”上個月他在CNBC的採訪中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通脹將開始上升,對黃金的需求將再次上漲。”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鮑爾森決定削減黃金ETF持倉而進入場外交易市場​​,這反映了兩者的相對成本。黃金ETF以其代碼“GLD”被人熟知,每年的管理費用為0.4%,這讓其成為黃金投資中相對昂貴的方式。並且,最近幾個月,黃金遠期曲線已經變得平整,現貨黃金對遠期合約有較小的溢價,這種轉變讓持有黃金衍生品的成本降低。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鮑爾森基金投資黃金是為了對沖其以黃金計價的資產,其GLD的持倉只是其投資的一部分。

鮑爾森並不是在第二季度唯一出售黃金ETF的人。根據世界黃金協會在周四發布的季度報告,在4月-6月,ETF拋售了402噸黃金,這讓市場對現貨黃金的需求降至4年來的最低水平。

ETF的拋售讓現貨黃金價格在6月底接近三年來的最低點,約為每盎司1180美元。週四,金價已經反彈至1329美元。

鮑爾森將其部分黃金持倉轉向場外交易市場​​將讓其持倉情況變得沒那麼透明。基金經理必須在提交給SEC的季度報告中公佈其GLD持倉,但是在大宗商品市場如黃金場外交易市場​​的持倉不需要公佈。在外界過多的關注讓其感到沮喪後,鮑爾森公司決定像其他大型對沖基金一樣,從今年夏天開始停止發布其黃金基金的業績。

肖磊:中國人到底能買多少黃金




2013年上半年中國黃金消費數據一經公佈,震撼世界。無論這種需求是否跟“中國大媽”搶購黃金一事巧合,然而Dama這個拼音已經被國際媒體引用,成為中國大媽的英文單詞,堪比Kungfu(中國功夫)。那麼對於黃金的消費,中國市場是在走向頂部,還是剛剛開始呢?

對於全球性的消費市場來說,普通家庭終極的、最大的消費項目應該是房子,一旦有了房子,再向上突破的空間就非常有限。遊艇、私人飛機、豪車等並不在普通家庭的必須消費清單上,所以買完房子之後,其家庭的較大宗消費開始進入首飾、旅遊、吃喝等領域。這一規律不僅符合中國,也符合早已是發達經濟體的歐美國家,歐美經濟體的富裕階段長達半個多世紀,然而大部分家庭確實並未超越房產這一檔次的消費,房產依然是所有國家普通家庭的最高一級消費。

中國人目前來看“談房色變”,但整體的趨勢不可逆轉,普通家庭擁有的居住面積和房產數量均在不斷增加。年初政府工作報告顯示,至去年底中國城鎮人均住房面積已達到33平方米;統計局表示,到2015年即“十二五”末,我國家庭戶均擁有住房可能會達到1.08套。已經擁有房產的人越來越多,在消費完房子之後,這些人必將成為其他消費領域的主要參與者。據中國黃金協會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全國黃金消費量達到706.36噸,比2012年上半年增加246.78噸,同比增長53.7%。其中首飾用金383.86噸,同比增長43.6%。

可能你會問,黃金消費跟房子價格比起來,算不了什麼,房子怎麼可能會影響到黃金消費呢。其實很多人都有個習慣,買了新皮鞋才願意換新襪子。在中國,房子是各類家庭消費的前提。

對於黃金的消費,中國市場似乎才剛剛起步。看上去一年383.86噸的首飾消費數字較大,但只要細細分析一下,這一數字其實並不能代表中國黃金消費的峰值。去年中國登記結婚的人數約1000萬對,如果結婚者每人消費一個重5克的黃金戒指,這一消費量就已達到100噸,如果女方再購買一個15克的黃金項鍊,就會消​​費掉150噸的黃金。這還不包括“中國大媽”對黃金市場的搶購。

對於現在的中國市場來說,黃金的消費,不僅存在於新婚市場,也不僅存在於首飾市場。 2013年上半年中國市場金條用金達到了278.81噸,同比增長86.5%。在剛剛鬧得沸沸揚揚的劉鐵男一案中,已查處的劉鐵男貪污受賄中就有9公斤的金條。我們絕不可能同意和讚成受賄成為金條的一種銷路,就像房子,本來是安居樂業的好東西,但有人把它用來當做賄賂的工具,這不是房子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金條作為一種具有儲備價值的財富儲藏手段,是普通家庭其中一個不可迴避的私有財產自由選擇方向。

我有一個簡單的推斷,中國市場,房子之後是黃金。按照中國房地產的發展速度,要達到發達國家戶均1.1套房的標準已指日可待,房子之後,生活和裝飾性需求不可忽略。今年中國黃金市場的大幅消費雖然表面上看得益於國際黃金價格的下跌,實際上是中國家庭對黃金消費的一個大規模原始性釋放。

試想,如果同一時間段汽車價格下跌20%,大家會去搶購汽車嗎?像汽車這類消費品,中國家庭已經到了普及和核算使用成本的時刻,而對黃金的消費依然是在填補需求空白。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統計,2013年第一季度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實物黃金消費國,佔世界黃金消費量的33%。

在當下的中國,民眾對黃金的追逐更不是一個簡單的對貴重物品或財富的追逐,而是在社會不斷進步的過程中,對人本身的重視。千百年來,中國民眾從未像現在這樣愛美,這樣自由,這樣把自己當回事。黃金之美,跟人的心靈之美等同,當人們愛自己,重視自己的權利和形象的時候,黃金就是最好的點綴物。它能反映出一個社會的開放程度和富裕程度,也可以觀測一個人受法律、制度、規則尊重的程度。

一些經濟學家和股票、債券等市場的專業分析者一般都不看好黃金市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黃金無利息、不生蛋,還要付出保管費等。其實這就像很多成功的男人戀上小三,從分析的角度來說,這不僅不會給男人帶來利潤,還要花錢養著,更重要是存在風險。但事實是像默多克戀上鄧文迪這種事情每時每刻都在全球每一個角落上演。黃金對於男人和女人來說,都是一種慾望,慾望只有滿足或不滿足,而非應該或不應該,科學或不科學,理智或不理智。

隨著全球化的推進,信用資產證券化、契約精神和人類創造力的發展,人們對黃金的慾望已經不再像歷史上那樣,為其不擇手段或頭破血淋,人們對黃金的慾望已經改變成了一種順其自然的消費,靠事業和奮鬥才能得到的一種成就感。討論黃金是否有用已經毫無意義,有什麼還能比人類對其恆久的“喜愛”更有說服力呢? !

也是來自黃金協會的數據,上半年我國黃金產量192.82噸,同比增幅8.94%。但同期我國黃金生產僅192.82噸,黃金缺口達到了513.54噸,黃金供應缺口達到了總消費量的72.7%。這裡面需要明白幾個點,雖然同比我國黃金產量有所增加,但這些增加值並不代表未來的一種樂觀趨勢。黃金的勘探、冶煉等需要的周期非常之長,目前形成產能的礦藏一般都是三至五年前完成投產的。

黃金的產量跟房子的產量一樣,是比較有限的,而相比較房子的生產供給周期、技術革新、成本控制和空間利用率等來說,黃金的供給比房子還要艱難得多。房子的供需週期最長不過三年,而黃金的供需週期最短都超過三年。南非曾是一個黃金帝國,曾一年生產一千噸黃金,可是到了現在,其產量已經下降至200噸。隨著中國對環保要求的提高,人力、電力等成本的飆升,中國看似產量在增加,但相比需求的增加以及產能逐漸抵達巔峰來說,我個人預計黃金供需缺口並不會在五年內發生大的扭轉。

有一個例子很有意思,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全球經濟陷入危機,鑽石銷量大降,當時鑽石市場的老大戴比爾斯公司推出了營銷創意,將鑽石定位為“忠貞愛情的象徵”,並在年輕人當中大肆宣傳,導致自那時起,全世界的年輕人結婚都要買一個鑽戒,代表愛情的永恆。在中國,黃金市場不需要營銷,在近代歷史上人們生活最貧困的時期,中國年輕人的結婚都是需要買黃金飾品,錢多的一般是三件套(耳墜、項鍊、戒指),錢少的一般選其中一件。

中國人到底能夠購買多少黃金呢,這似乎是一個比較艱難的預言。市場一般都用人均擁有黃金的克數來測算黃金的需求預期,而我認為另外一個不可忽略的是時間節點,因為需求這個東西取決於各種因素,包括收入、社會文化、國家政策、歷史背景、產品價格等。整體來說,就像中國人對房子的消費一樣,其實潛力歷來都存在,但形成規模消費只是最近十年的事情。

按照我“房子之後是黃金”的觀點,中國市場對黃金消費的持續至少還要十年,按照保守估計的消費市場年均800噸來算(2013年上半年就消費了706噸),十年需要8000噸。也就是說,未來十年中國市場對黃金的消費量可能會達到8000噸。中國黃金產量如果提升至每年五百噸(2013年上半年產金192噸),要生產出8000噸至少需要16年。

其實8000噸並不是一個天文數字,中國央行一家機構就吃進了1054噸,印度民間黃金儲備近兩萬噸,無論從經濟周期還是歷史潛力哪一個層面來講,作為亞洲乃至全球的黃金文化開山之國,中國民眾對黃金的消費並不會亞於印度。對於中國上億黃金消費者來說,8000噸平均下來到中國每個家庭(中國約有4億個家庭),未來十年對黃金的消費還不足25克(僅相當於普通的項鍊、戒指、耳墜三件套)。

關於我對黃金價格的思考,已分階段發表於專欄和媒體,不再在此文詳述。

財經專欄作家,世元金行高級研究員,外匯市場觀察員


肖磊

盧比陷入1991年來最大危機印度央行再推新政



盧比暴跌和資本外流正把印度經濟推向20多年來最大的一場危機,週三,印度決策者們再度加大了應對努力。

週三晚些時候,印度央行發布瞭如下聲明,據華爾街見聞實時新聞:

    印度央行收緊企業海外投資限制。國內企業在不經過審批的情況下,可向海外投資的最大規模不能超過資產淨值的100%;此前規定的上限為400%。

    印度央行將居民往海外匯款的限額從每財年20萬美元削減至7.5萬美元。

受印度央行聲明影響,週三,盧比兌美元一個月期離岸無本金交割遠期匯率上升0.2%,至61.83盧比,此為三日來首次上升。

盧比自5月起加速貶值,因對美聯儲縮減QE的擔憂使得海外投資者們紛紛從印度債市和股市撤資。自從7月以來,決策者們已採取措施收緊現金供應、限制貨幣衍生品和抑制黃金進口,但這些未能阻止盧比暴跌。 8月6日,盧比兌美元匯率跌至歷史低點62.53盧比。

過去兩年裡,印度盧比已貶值約28%,這是1991年印度政府承諾以黃金儲備向IMF換取貸款以來的最大跌幅。
上世紀90年代初,由於預算赤字和經常賬戶赤字持續擴大,印度盧比在1991-1992年間貶值了37%。印度政府為獲得IMF的22億美元緊急貸款,承諾以67噸的黃金儲備作為抵押。 1991年的印度經濟增速也從前一年的5.6%大幅放緩至2.1%。

印度央行7月30日稱,穩定盧比是最優先的政策。

印度央行行長Duvvuri Subbarao 7月15日曾上調兩大利率,且限制向銀行系統注入流動性,加入了巴西、印尼等對抗貨幣貶值國家的隊列。為支持盧比匯率,7月30日印度央行在下調經濟增長預期的同時,選擇維持利率不變。

除週三宣布的措施外,為減輕盧比壓力,印度政府週二已再次調高黃金和白銀進口稅。據華爾街見聞實時新聞:

    印度將黃金進口關稅稅率從8%上調至10%,將白銀進口關稅稅率從6%上調至10%。

6月外國私人投資者拋售美國中長期國債創紀錄中日減倉幅度創多年新高



美國政府報告​​顯示,6月外國投資者出售美國長期證券投資資產的規模連續兩個月上升,因為外國私營部門投資者出售了創紀錄的美國中長期國債。

報告顯示,6月的長期證券投資淨流出為669億美元,5月為淨流出270億美元。外國私營部門投資者淨出售美國長期國債401億美元,高於5月的290億美元。

報告顯示,6月外國私營部門投資者是所有類型美國長期證券投資資產的淨賣家——包括美國國債、機構證券、公司債券和股票。







經濟學家表示,因為美國經濟增長強勁,世界經濟改善,在美聯儲開始控制貨幣刺激前,投資者可能願意到別的地方承擔更大的風險。如果經濟數據繼續改善,這種拋售美國國債的趨勢可能會繼續加速。

6月,包括短期證券在內的總跨境投資資本淨流出為190億美元,而5月為淨流入566億美元。

中國仍然是美國國債的最大海外持有者,但6月的持倉量減少了215億美元,至1.276萬億美元。同時,第二大持有者日本持倉量也減少了203億美元,至1.083萬億美元。

(中日最近一年來最大規模減持美國國債)




有意思的是這次中日債券拋售的構成:大部分是短期國債,而兩國事實上都增持了長期美債。也就是說兩國在短期國債上的拋售力度更大,可能超過500億美元。

Zerohedge認為,這也解釋了為何伯南克急於區分收縮QE與緊縮,因為短期利率承受的壓力巨大,美聯儲的前瞻指引都難以抵消其影響。

(外國所持美債規模有下跌趨勢)




據華爾街見聞實時新聞報導:

    中國6月持有美債1.2758萬億美元,前值1.2973萬億美元。

    日本6月持有美債1.0834萬億美元,前值1.1037萬億美元。

“We Tried to Buy Gold 8 Weeks Ago at $1200, We Still Haven’t Received Our Physical Gold!”

Trader Tells Bloomberg: “We Tried to Buy Gold 8 Weeks Ago at $1200, We Still Haven’t Received Our Physical Gold!”

 

Mihir Dange, co-founder of commodity trading firm Grafite Capital clarified gold backwardation for Bloomberg, predicted a massive move higher in gold once $1350 is taken out to the upside, and dropped this bombshell on the Bloomberg host:
“Gold is in backwardation right now.  The spot futures is above the next month.  I’ve seen that once in my 12 year career, and every time we’ve seen that we’ve seen a huge rally in the gold market.    I think what that means right now is there’s heavy demand for the physical with it trading so cheap.  China reported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year they had a 50% increase in consumption of gold. In our office we tried to buy gold when it got down to around $1200 to $1250, it’s been 8 weeks, we still haven’t received our order of physical gold!


 



後“錢荒”時代的中國銀行業



普華永道中國銀行業和資本市場部主管合夥人梁國威為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撰稿

如果說2012年宏觀經濟下行和利潤增速放緩,是中國銀行業的一個拐點,那麼2013年才是考驗真正到來一年。除了利潤增速進一步放緩外,信貸風險上升和新資本協議的落實等領域都充滿了挑戰。今年6月末出現的“錢荒”,更暴露了商業銀行在流動性管理方面的不足。今後,中國銀行業會面臨什麼風險呢?

利潤增速放緩與信用風險上升

進一步展望之前,先來對中國銀行業的表現做一個回顧。普華永道統計的十家最大的國內上市銀行,2012年實現淨利潤9,656.30億元,同比增長16.41%,增速明顯較2011年的28%有所放慢。

這十家銀行既包括了工、農、中、建、交五家大型國有商業銀行,也涵蓋了招商、興業、民生、浦發和中信等這一類規模稍小的股份製商業銀行,可以說是一個能夠客觀反映中國銀行業全貌的樣本。 2012年末這些銀行的淨利潤和總資產分別相當於國內所有商業銀行的78%和75%。

十家銀行業盈利增速下滑的原因來自三個層面。首先是宏觀環境,在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中國人民銀行兩次下調了存貸款基準利率,導致銀行只能依靠擴大生息資產的規模來維持利息收入穩步增長。

其次是政策和監管環境的變化。 2012年上半年人民銀行放寬了存貸款利率的浮動空間,使得利率市場化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此舉使得上市銀行能夠有限度地利用價格因素吸收存款,但短期結果是不少銀行紛紛將存款利率一浮到頂,導致存款的成本急升,利息支出的增長速度明顯快於利息收入。

銀監會2012年上半年對商業銀行不規範收費進行整治,同時落實了《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的實施。前者導致十大銀行2012年的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增長大幅放慢,後者的出台使得上市銀行的資本壓力驟增。

第三個影響上市銀行盈利的因素來自行業。 2012年銀行信貸增速有所放緩,是2008年以來增長得最慢的一年,但是同期直接融資和表外融資卻十分活躍。央行的社會融資規模統計顯示,人民幣貸款的佔比降至歷史新低,相反其他渠道的融資額佔比顯著上升,尤其是企業債券和信託貸款。這說明了信貸增速的放緩的原因是被其他融資途徑所替代了,也就是所謂的“金融脫媒”。

2012年中國銀行業除了盈利滑坡之外,各類風險也有上升的跡象,尤其是信貸風險。隨著經濟下行,企業的償債能力下降,2012年末我們十大上市銀行總體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率呈現出了“雙升”的趨勢。招商、興業、民生、浦發和中信五家股份製商業銀行不僅不良貸款率全部上升,股份製商業銀行作為一個整體,其關注類貸款比率也有所上升。

作為貸款質量的另一重要指標,十大上市銀行的逾期貸款餘額和比率也年末呈現出了“雙升”的趨勢。值得一提的是,工、農、中、建、交五家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雖然呈下降趨勢,但逾期貸款率卻有所上升,表明這些銀行的資產質量也有下行的跡象。招商、興業、民生、浦發和中信五家股份製商業銀行的逾期貸款率上升的幅度就更加明顯,他們的不良貸款率很有可能進一步上升。

新舊挑戰與風險並存

展望未來,我認為只要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中國銀行業的前景就依然光明。然而不得不承認的是,中國銀行業目前仍然面臨著一系列的風險和挑戰。

在這個過程中上市銀行需要管理好多個方面的風險。首先是近年來增長迅猛的理財產品業務,隨著市場規模不斷做大,由此產生的風險也逐漸顯現出來,如:表外理財業務缺乏單獨核算與獨立估值等機制;產品信息披露不夠透明,較難實現“買者自負”;對於非標準化債權等高風險資產的內部控制及風險管理不完善等。

針對上述問題,銀監會今年3月下發了《關於規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8號文”),旨在控制總量、規範經營、加強披露、明晰風險。在此背景下,我認為由於管理和核算的成本上升,2013年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將呈下降趨勢。更加關鍵的是,受到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的規模限制,為了盡量提高收益率,商業銀行可能將理財資金主動投向利率相對較高的私募債、城投債等標準化債權資產,如何管理此類債券的信用風險及流動性風險,將成為理財業務發展的挑戰之一。

2013年銀行業面臨的第二項挑戰是信用風險。十大上市銀行一季度披露的數據顯示,不良貸款率和不良貸款餘額“雙升”的範圍從股份製商業銀行擴大到了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工行和交行不良率均較2012年末上升,建行也與去年末持平。十家銀行一季度末整體不良貸款餘額較去年末也增加了5%,逼近4000億元,可見信貸資產質量的下行趨勢仍然沒有得到遏制。

這些越來越龐大的不良貸款資產,猶如一個定時炸彈,令上市銀行的信貸風險不斷上升。如何有效地管理、盤活、追收和清理這些貸款,成為擺在銀行家們眼前的一道難題。

銀行業近期面臨的第三項挑戰,也是短期內最嚴峻的一項挑戰是資本。 2013年1月1日起新的資本管理辦法開始實施,按照相關要求,除了將操作風險納入加權風險資產外,新辦法對債項風險的評價也更為嚴格。在此情況下,一季度披露新權重法下資本充足率的銀行,得出的結果普遍較原先有所下降。

不僅如此,即使按照與2012年相同的口徑比較,一季度仍有不少上市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和核心資本充足率有所下降,可見銀行的確面臨著資本的壓力。

2012年11月銀監會頒布了資本工具創新的指導意見,2013年初以來多家銀行都宣布擬發行減記型合格資本工具,相信這將成為銀行業未來探索新的資本補充方式的一個趨勢。我相信,由於補充資本和滿足新的資本規定將成為一個持續的過程,越來越多的上市銀行需要製定一個長遠的資本規劃方案,並將未來的利潤增長和融資等因素都要慮在內。如何制定這樣一個既能滿足業務發展需要,又能兼顧監管要求的資本方案,是對銀行的又一個考驗。

以上挑戰對於銀行來說都是已知的挑戰,除了做好這些方面的風險管理,商業銀行更需要未雨綢繆,做好隨時應對未知風險的準備。今年6月末出現的“錢荒”,就是最佳例子,不僅反映了商業銀行資產與負債期限錯配、流動性管理不足的問題,也體現了銀行應變未知風險能力的不足。 2013年下半年,隨著貸款利率的全面放開,進一步增加了經營中的不確定性,這些新的和舊的風險將持續伴隨著中國銀行業,成為他們長遠必須要跨過的幾道坎。

(注: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中國經濟的兩難困境

徐瑾

一片質疑聲中,中國經濟開始出現企穩跡象,漫長的經濟“蕭條”牢底似乎終被“坐穿”。

7月數據普遍有不少好消息。官方公佈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50.3,不僅高於6月水平以及50的榮枯線,更是遠高於僅為47.7的匯豐PMI指數,令外界的擔憂稍有平復;工業以及外貿等數據都有所起色,工業增加值7月同比增長了9.7%,前7月固定資產投資221722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0.1%,7月份出口同比增長5.1%,進口同比增長10.9%,均高於市場預期;與此同時,一度令人困擾的通脹威脅減弱,7月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為2.7%,距離官方目標仍舊有充裕空間。

經濟數據普遍好於經濟學家預期,並不是實際狀況一夜之間變暖,而是之前集體預期過於悲觀。伴隨著經濟周期的變化,中國經濟的庫存週期開始變化,好消息是經濟漫長的探底過程或告一段落,壞消息是經濟仍舊面臨兩個兩難處境。

第一個兩難是經濟繼續放緩與去槓桿進程的矛盾。今年以來,無論官方口徑還是業界總結的李克強經濟學,去槓桿總是熱門詞彙,這也意味著必須控制甚至降低債務比率。期待很美好,現實更骨感,伴隨著信貸的積累以及過剩產能的惡化,或許仍舊不得不面臨進一步加槓桿的壓力。近期雖然社會融資總量下降,但央行公佈的廣義貨幣量有所反彈,同比增速14.5%,高於6月以及市場預期。同時,多地傳出地方政府私下接受信貸刺激的傳言,似乎暗示著中國經濟對於債務擴張已經患上依賴症。

經濟一旦接近槓桿頂峰,其脆弱性則超出預期,不經意的變化也容易造成經濟雪崩。也正因此,如果當下強行去槓桿,那麼硬著陸風險加大,如果不去槓桿,那麼加槓桿最終帶來的債務風險也會有清盤之日。

第二個兩難在於如果默認經濟不得不繼續加槓桿,那麼這也意味著資產價格必須維持高位,那麼當下需要人民幣維持強勢,但是強勢的人民幣顯然不利於當下出口,進而也會影響經濟復甦。如果不能維持人民幣的強勢,那麼國內資產價格面臨重估之虞,這並不美妙。

到底是否應該去槓桿?人民幣是否應該維持強勢?其中的平衡之道不可不謂艱難,如同讓撞向牆壁的行駛中的自行車減速,既要放慢速度避免最終撞牆,又要避免過快減速而馬上跌倒。在8月10日的《中國經濟怎麼了》讀書會上,復旦大學的韋森教授不無困惑地表示當下中國是有史以來最複雜的時候,而東方證券的經濟學家邵宇博士則認為很難為中國尋找准確的參照系,他列舉了好幾個歷史參照系:1800年的英國、1920年的美國、1990年的日本、1997年的東南亞,甚至還包括一個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版本。

中國經濟確實令人困惑,甚至不解,但是我認為並不存在人間奇蹟,很多幻相源自不同意識的鏡像疊加。正如我在《拆解“中國盒子”》所談,“中國盒子”之所以如此神秘,不僅在於它將不同時空內的事件壓縮到同一個時段中,使更在於我們時時刻刻身陷其中,隨著事件的洪流行進在社會、經濟、文化、政治的多重轉型中難免有錯愕之感;如果更長時段的比較視野考察,那麼中國獨特性很可能也並未超越世界發展和經濟常識。

人們常常調侃三個經濟學家往往有五種意見,對於中國經濟更是如此。從意見民主的角度而言,任何問題每個人都可發表自己的看法,但唯有由專業維度方可形成有價值的意見。中國經濟怎麼了,這是一個太過宏大也令人著迷的話題,我把將其作為新書名字,冒著僭越的風險背後,也對此宏大敘事進行解構,試圖結合日常觀察給出個人解釋。

經濟看起來居於廟堂之高,卻和每個人生活切身有關。宏觀變幻時刻,普通人何去何從?在讀書會上,我給出的建議首先要是從經濟上理解你所處的時代,其次過慣高增長日子,需要為低增長與危機做好準備,最後則是加大現金儲備,加大安全性邊界,加大分散程度。

(注: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作者近期出版《中國經濟怎麼了》一書。

開羅流血





埃及政局動亂升級。昨日,埃及安全部隊闖入伊斯蘭抗議者營地,打死數十人。這是來自現場的畫面。


http://www.ftchinese.com/video/1233 





WGC:上季全球實金需求激增53%



世界黃金協會(World Gold Council) 週四(15 日) 公佈,上季全球實體黃金購買量激增,因同期金價創下最大單季跌幅,刺激新興市場買家趁機搶購撿便宜。

WGC 發布季度黃金需求趨勢報告指出,今年4-6 月一季全球消費者買進的實體黃金較一年前大增53%,達1083.2 公噸金飾、金條及金幣。其中以中國市場需求增幅最驚人,較去年同期暴增87% 至275.7 公噸黃金;但仍未超越龍頭印度市場需求,該季實金購買量也躍增71% 至310 公噸。

不過WGC 之前已預估,中國今年可望超越印度成為全球最大黃金消費國,因印度政府擴大行動打壓黃金進口。 WGC 遠東區總經理鄭良豪今日指出,中國金條及金幣需求正處於空前新高,且金飾需求也較一年前大增逾50%,在傳統上第一季農曆新年過後的第二季金飾淡季,有如此強勁買氣並不尋常。

他補充,由於中國投資人過往在金價走揚時才會買黃金,這回卻在金價走跌時購金量達到如此高水準,這暗示長期而言中國消費者對於黃金的信心依舊強勁,未受到其他種類黃金投資表現疲軟的衝擊。

事實上根據WGC 今日報告顯示,全球黃金ETF (指數型基金) 今年第二季大量拋售黃金,減持規模由1-3 月一季的176.5 公噸暴增至402.2 公噸,使得該季全球黃金總體需求仍較一年前減少12% 至856.3 公噸。

WGC 並指出,上季全球央行添購黃金的速度也迅速下滑,雖然仍淨買入黃金,但該季添購量由第一季的109.7 公噸及去年同期的164.5 公噸,銳減到只剩71.1公噸。買家主要來自前蘇聯的獨立國協國家以及俄羅斯央行,其中光是後者就買進15 公噸居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