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7日星期六

中資氣勢洶洶抄底歐洲:李嘉誠幾乎買下英國



一邊廂,歐洲經濟尚未徹底擺脫金融危機的陰影,另一邊廂,羊城晚報記者發現——李嘉誠幾乎“買下英國”中資氣勢洶洶“抄底”歐洲

  羊城晚報 李曉莉 實習生 李偉浩

亞洲首富李嘉誠在大中華地區突如其來的一連串“瘦身”引起了注意——近期,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陸續宣告欲拋售百佳超市、上海陸家嘴(19.79, 1.80, 10.01%)東方匯經中心OFC寫字樓和廣州西城都薈廣場。

實際上,李家的巨資已盯上了歐洲。羊城晚報記者發現,“抄底歐洲”似乎已成為眾多中資企業的共同目標,大有百舸爭流的意味。

  連拋三資產套現410億港元

近日,廣州西城都薈被李嘉誠以30.3億港元的價格售予離岸公司GCREF Acquisitions 22 Limited——這一位於荔灣區黃沙地鐵上蓋的資產,曾多次被詬病延遲開業且招商不見起色。這是繼長江實業出售上海陸家嘴寫字樓項目東方匯經OFC、和記黃埔出售百佳超市之後,李嘉誠第三次拋售內地項目,涉及金額總計約為410億港元(323億元人民幣)。

儘管李嘉誠的管理團隊強調目前不缺資金,對任何資本密集、回報穩定、可預測度高的業務都感興趣,且不限於歐洲,但翻閱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的半年報可見——長和系已有半年未在內地拿地,其“撤資內地轉戰歐洲”的輪廓已越發清晰。

資料顯示,2010年長江基建以9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英國電網公司,當年2月又將奧地利第三大移動通信公司納入囊中,並以1550億港元收購英國電網、水務、燃氣資產;目前,李家控制著英國近三成天然氣市場、四分之一的電力分銷市場以及約5%的供水市場。難怪英國媒體驚呼李家“幾乎買下了英國”。

隨後,李家進軍歐洲腳步加快——2012年伊始,和記黃埔逆勢收購奧地利Orange Austria全部權益,合併當地第三及第四大移動電信供應商。然後,7.18億港元收購加拿大電廠資產,97億港元購入荷蘭能源公司……一切只因為“受歐債危機影響,歐洲經濟低迷”。

  “大象級”海外併購越來越多

  194億美元!今年2月,中海油宣布完成收購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交易。數據顯示,收購尼克森的普通股和優先股的總對價約為151億美元,此外還將承擔尼克森43億美元的債務,收購總價達194億美元——這是中國企業成功完成的最大一筆海外併購。

與李家加快佈局歐洲市場幾乎是同時,從2011年開始中國的海外併購也開始呈現火爆增長態勢。清科研究中心研究去年曾發報告顯示,2011年中國併購市場共完成1157起併購交易,與2010年完成的622起案例相比,同比增長高達86.0%,併購金額同比增長92.3%。到了2012年,中企海外併購交易總金額就飆升五成,專家稱2013年勢頭可能更勁。

  新格局呈“遍地開花”

雖然清科此前的預測海外收購重點仍在能源和礦產行業、收購趨勢為高科技和清潔技術,但今年實際上卻呈現出“遍地開花”的新格局——打破以往收購主角集中在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等壟斷國有巨頭身上,今年不少民營企業紛紛“揚帆出海”——

今年5月下旬,雙匯宣布收購美國最大豬肉加工商史密斯菲爾德公司;5月30日,上海復星醫藥(11.48, 0.11, 0.97%)宣布,將攜手復星-保德信中國機會基金共同出資2.21億美元控股收購以色列Alma Lasers Ltd。公司至多95.6%股權;6月19日,國內商業地產龍頭企業萬達集團宣布,將以3.2億英鎊(合人民幣約30億元)的價格收購英國聖汐遊艇公司,後者是世界頂級的奢華遊艇品牌企業;9月2日,光明食品被曝光有意收購以色列最大的食品生產商Tunva,而在去年11月,光明食品就已經有豪擲約70億元成功收購英國知名食品公司維多麥的先例。

“現在歐洲經濟有一些困難,中國資本進入其實對他們有很大的激勵作用。”中國併購公會會長王巍日前對外表示,現在的政策對中小企業關注太少,幾乎全部的資源、稅收、准入、融資方面的支持都給了大型國企。政策資源是全社會的公共資產,資金其實就是老百姓的存款,為什麼都只支持國企?從併購角度看,真正有活力的是中小企業,而不是那些進入500強的大國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