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2日星期二

英國??瑞士??香港??中國,黃金輸送通道似乎正在建立

今年以來,英國向瑞士出口黃金的數量劇增,但這些黃金幾乎全被瑞士轉手賣至其他國家。來自香港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瑞士向香港出口黃金累計數額為465噸,7月份的數額則為 91噸。英國瑞士香港中國,這一條橫跨歐亞的黃金輸送通道似乎正在建立。

  
數據顯示,英國在2013年前8個月中向瑞士出口1016噸黃金,是去年同期的12倍。

(來源:瑞士海關 IN GOLD WE TRUST)
(來源:瑞士海關 IN GOLD WE TRUST)
  
據瑞士最大鑄幣廠透露,從英國進口的400盎司規格的金條,被全部重鑄,轉化成更小規格後轉運至中國。

  
瑞士沒有公布黃金進口和出口的明細數據。但從瑞士海關發布的總數據來看,2013年內,瑞士所有進口的黃金幾乎全部轉手出口。在這一輪的黃金進出口中,瑞士只扮演了一個中轉站的角色。

  
英國??瑞士??香港??中國,黃金輸送通道似乎正在建立
  
香港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份,瑞士出口至香港的黃金總量達到465噸,僅7月一個月,瑞士就向香港出口黃金91噸。進入香港的這些黃金的主要出口地是中國大陸,根據官方數據顯示,年內香港已經向中國出口超過1200噸的黃金

主流觀點與事實的差別

石林

兩周前,筆者接受香港電台一個財經節目訪問,主持人用體現主流觀點的語句作引子:在講退市的時候,金價從1700元(美元.下同)回落,最近連1300元也曾跌破。我回應道:其實是聯邦儲備局一面進行QE3,金價就一面向下跌,不是因退市而跌。 
請看附圖,就知道我說的並非謬誤。聯儲局在去年9月13日宣布施行QE3,同月26日該局資產負債表規模從2.804萬億元水平反覆再膨脹,到上周三創出3.813萬億元新高,期內膨脹率達35.9%。
Picture 
資金流向 中外有別
然而,金價在去年10月9日見到1795元的年內相對高位後,就一直反覆向下跌,到今年6月24日曾跌到1180元,期內跌幅達34.2%。即使到上周五,金價亦只收報1317.4元,較QE3開始時的相對高位仍跌26.6%。
以上客觀事實的確令人感到費解。對此不明白尚可理解,但問題在於許多人至今仍無視上述事實,繼續潛意識地錯誤認為QE必然推升金價,反之若退市則會令金價下跌。
筆 者幸可及早察覺這一事實,並試圖探討箇中原因,敝欄最近數期提出貨幣流動性仍在趨降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受此因素影響不單是金價,商品價格出現類似情 形,CRB指數從去年9月14日的相對高位,至今年6月28日累積跌幅達14.1%;即使到上周末仍累跌10.5%。今年以來金價與CRB指數的相關系數 高達正0.83,大大高於去年全年的正0.57,換言之,兩者的同向關係變得更為密切。
值得關注和探討的是,今年以來金價與標普500指數的相關系數變成負0.88,遠低於去年全年的負0.56。即是說今年金價與美股呈緊密的反向關係,資金流向與年前有很大改變。
敝欄下期將繼續討論在QE3期間金價不升反跌的另一些原因。
現 轉談談本港金業人士關心的問題。數據顯示今年首8個月,中國從香港共進口了996.8噸黃金,已超越去年全年總和的834.4噸,令人納悶的是金價為何仍 低沉。西方投資者目前對黃金的態度不一樣,是一個原因。例如主要ETFs的持金量從去年12月10日至本月10日共減縮了715.1噸,反映投機需求的 COMEX期金市場大投機者淨多倉量,過去一年曾減縮了607.7噸黃金,雖然近數月回增了192噸,但較該相對高峰仍減少415.7噸。西方投資和投機 需求下降抵銷了中國實金需求的增升。
金價仍在區間內上落
談 到近期金市表現,敝欄上期已指這兩周可能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情況確是如此。例如「通脹主義者」耶倫正式被提名將掌管聯儲局,金價反曾進一步跌至 1251.5元的低位;美國政府部門重開,一場危機過去,金價卻大幅回揚至1327.3元。其中前周五發生過有人在同一時間沽出5000張(一說2萬張) 期金合約的事;上周四則見金價急彈34.6元,且伴以高成交量。市勢頗具戲劇性且欠缺「常理」,牛熊雙方在激烈爭鬥,惟可以理解的是美元反覆下滑令金價在 低位得到支持。
然而,我們見到在大波動後往往無以為繼,除非基本因素有大的改變。現短期市勢轉為中性略偏好,但仍未真正擺脫在一定區間內上落的格局。短期支持上移至1294元及1303元水平;阻力則在1330元,特別是1344元水平,且諒不升越1358元。
上 兩周銀價曾跌至20.5元低位,但其後曾反彈到22.19元。估計銀市亦轉為中性略偏好,但仍維持在區間內上落,短期支持上移至21.3元及21.5元水 平;阻力則在22.2元,特別是22.5元,且諒不易升越22.8元。今期本欄主要重申:主流觀點往往是滯後的,及早認清事實、努力探討其中原因是我們應 做的事。

朝鮮畫家眼中的北京

想像一下,如果你是一個朝鮮的畫家,偶爾需要畫畫宣傳畫,現在需要你完成一幅你從未到過的國家的圖畫,你會如何下筆呢?

一位朝鮮官方畫家在北京地標建築的草圖上完成了以下創作:








麥嘉華:美聯儲在實施QE-4ever,我們在資產泡沫中無路可退





麥嘉華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我們問題不在於美聯儲不縮減QE,而在與他們何時將每月的資產購買量增加至1500億、2000億甚至是1萬億美元。 QE-4ever就在此停留。

正如麥嘉華解釋的,在緊急狀況下引入的每一項政府計劃,或者所謂的暫時性舉措,他們都是永久的。簡而言之,美聯儲已經把自己逼近沒有退路的地方,而當前通脹可能還沒成為被關注的指標中,但實際情況是難以置信的資產通脹。

    “我們正處於巨大的泡沫中,槓桿泡沫或者說債務泡沫。”

    “全球將會出現巨大的財富災難,不管怎樣總有一天這種資產通脹將導致通縮性的瓦解。”

麥嘉華曾在2012年4月稱,全球將面臨財富毀滅,富人的總體財富將至多縮水50%。而今天他又說了相同的話,

    “因美聯儲導致的資產泡沫,財富毀滅程度可能更高。"

五十圖詳解失落的黃金牛市(二)

大宗商品基金經理Ronald Stöferle總結了關於黃金牛市的五十張精華圖表,幫助投資者迅速對黃金市場做一個了解。

本篇為第二部分,對比了黃金與其它一些大宗商品、股票、貨幣等資產的走勢情況,還用圖表闡明了通脹等因素與黃金價格走勢的關係。

您也可以參閱本系列第一篇:五十圖詳解失落的黃金牛市(一)

下圖是黃金價格及其200日均線的走勢對比,藍色部分為金價與其200日均線的差額大小(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相比於法定貨幣來講,黃金價格還相對“便宜”:



相比於股票市場(以MSCI美國指數和MSCI全球指數為例),黃金價格似乎也沒有過高的估值:



下圖顯示1900年以來黃金與道瓊斯指數的對比:





在歷史上幾個具有代表性的通貨緊縮時期,黃金、白銀以及大宗商品的表現對比:





1971年以來,實際利率與黃金價格的走勢對比:




通脹水平變化與黃金價格變化的對比:




1971年以來,黃金、白銀、石油等大宗商品以及部分股票指數的年度回報率與波動性的關係。不難看出,黃金的回報率非常高,但相比於白銀、石油和新興市場股票等資產,其波動性並不算太高:




(未完待續)

中國政府為何如此熱愛黃金?

上週日,新華社發表評論文章稱,
美國的政客沒能達成妥協讓他們引以為自豪的政體恢復正常運轉,這也許是全球“開始考慮建立去美國化世界的好時機”。
全球金融系統也必須進行一些重大的改革。 一種行之有效的關鍵改革步驟可能是:引進一種新的國際儲備貨幣,用它替代占主導地位的美元。

 
這篇文章引起了廣泛關注,GoldMoney的研究主管Alasdair Macleod撰文稱:
 
中國的確確定了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目標,不僅鼓勵香港和倫敦建成人民幣離岸市場,同時也通過上海合作組織內積極推動亞洲多國進行非美元貿易結算。
 
與此同時中國正低調地儲備黃金,也“默默地”鼓勵老百姓購買黃金。
 
毫無疑問中國正在為當前世界儲備貨幣——美元的失落做準備,為避免由此而帶來的衝擊,其必然結果就儲備黃金。

 
中國在國內礦產的開發上投資巨大,如今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黃金生產國,年產量預計達到約440噸,此外中國還從別處購買金礦,而國內金礦開采的黃金幾乎沒有出現在市場上, 因此可以合理推測出,政府正在將國內開采的所有黃金都儲存起來。

 
中國私人部門對黃金的需求也進一步膨脹,其總需求已經明顯超過其他國家的黃金產量。

 
今年前八個月,從上海黃金交易所和香港流入私人手中的黃金已經達到1730噸,今年預計將達到2600噸。

 
除了中國以外的世界黃金產量預計只為2260噸,這不僅讓黃金進口大國印度和東南亞國家面臨供應不足,全世界都存在供應緊張的情況。


 

這令不少人猜疑這令西方國家央行通過拋售黃金儲備來維持金價穩定,因為黃金ETF基金和逐漸縮小的非亞洲國​​家供應量完全不足以滿足需求的激增。
但今年的黃金大拋售也顯示投資者對黃金越來越失去興趣。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今年前六個月,英國出口至黃金精煉行業重要地瑞士的黃金,由去年同期的83噸激增至798噸,相當於全球黃金年產量的近30%。
市場投資者大規模拋售黃金正在使得黃金的所有權正發生大規模轉移,西方出手,亞洲接手。

 
為何中國政府如此熱愛黃金? 答案很可能包含地緣政治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通過上海合作組織,中國和俄羅斯在多國的支持下正在建立一個經濟集團,這個經濟集團有一個共同特徵——黃金,幾乎所有的上海合作組織國家均在儲備黃金。
 
西方國家拋售黃金儲備有可能成為金融史上最大的戰略賭博。

Guest Post: China And Gold

Submitted by Alasdair Macleod via GoldMoney.com,

China is now overtly pushing for the US dollar to be replaced as the world’s reserve currency.

Xinhua, China’s official press agency on Sunday ran an op-ed article which kicked off as follows:
“As U.S. politicians of both political parties are still shuffling back and forth between the White House and the Capitol Hill without striking a viable deal to bring normality to the body politic they brag about, it is perhaps a good time for the befuddled world to start considering building a de-Americanized world.”
China does have a broad strategy to prepare for this event. She is encouraging the creation of an international market in her own currency through the twin centres of Hong Kong and London, side-lining New York, and she is actively promoting through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sation (SCO) non-dollar trade settlement across the whole of Asia. She has also been covertly building her gold reserves while overtly encouraging her citizens to accumulate gold as well.

There can be little doubt from these actions that China is preparing herself for the demise of the dollar, at least as the world’s reserve currency. Central to insuring herself and her citizens against this outcome is gold. China has invested heavily in domestic mine production and is now the largest producer at an estimated 440 tonnes annually, and she is also looking to buy up gold mines elsewhere. Little or none of the domestically mined gold is seen in the market, so it is a reasonable assumption the Government is quietly accumulating all her own production without it becoming publicly available.

Recorded demand for gold from China’s private sector has escalated to the point where their demand now accounts for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e rest of the world’s mine production. The Shanghai Gold Exchange is the mainland monopoly for physical delivery, and Hong Kong acts as a separate interacting hub. Between them in the first eight months of 2013 they have delivered 1,730 tonnes into private hands, or an annualised rate of 2,600 tonnes.

The world ex-China mines an estimated 2,260 tonnes, leaving a supply deficit for not only the rest of gold-hungry South-east Asia and India, but the rest of the world as well. It is this fact that gives meat to the suspicion that Western central bank monetary gold is being supplied keep the price down, because ETF sales and diminishing supplies of non-Asian scrap have been wholly insufficient to satisfy this surge in demand.

So why i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o keen on gold? The answer most likely involves geo-politics. And here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through the SCO, China and Russia with the support of most of the countries in between them are building an economic bloc with a common feature: gold. It is noticeable that while the West’s financial system has been bad-mouthing gold, all the members of the SCO, including most of its prospective members, have been accumulating it. The result is a strong vein of gold throughout Asia while the West has left itself dangerously exposed.

The West selling its stocks of gold has become the biggest strategic gamble in financial history. We are committing ourselves entirely to fiat currencies, which our central banks are now having to issue in accelerating quantities. In the process China and Russia have been handed ultimate economic power on a plate.


http://www.zerohedge.com 

如果巴菲特不買黃金,你買嗎?






投資猶如娶妻,人生各有緣分。喜愛野蠻女友的人,或者鍾情於“馴悍記”,玩的就是心跳。對於多數人而言,還是偏愛慧敏淑儀,齊眉舉案白頭偕老。而巴菲特之不愛,或者就是你之真愛。

黃金在近10年是最受關注的商品,後金融危機時代,黃金價格的每一次波動,都可以說是全球市場的一次映射,也都成為專家學者和街頭巷尾的熱議話題。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看法,但由於黃金特殊的社會歷史地位和貨幣史地位到了家喻戶曉的地步,幾乎人人都自覺有資格對此說上兩句。 “捧金者”與“倒金者”則互相攻訐,為自己的陣營吶喊。

其中,沃倫·巴菲特成為“黃金無用論”者的護身符及擋箭牌。他被引用的最多、流傳最廣的是“即使是(黃金)跌到每盎司800美元,我也不會買黃金”。鑑於其世界富翁和投資大師的身份,許多人便把這當作黃金不值得投資的確鑿佐證、金科玉律。然而,雖然巴菲特本身是投資大師,但投資偏好並不一定意味著邏輯理性,更不意味著可以​​追隨。

巴菲特不投資黃金是因為他認為黃金有兩個明顯的缺點:一是沒有太多的用途,二是沒有“生產繁殖”能力。他的說法是:“的確,黃金有一些工業和裝飾用途,但這些用途的黃金需求量是有限的,也沒有能力消化新增的黃金產量。同時,如果投資者一直持有1盎司黃金,不管你持有多少年,最終的結果還是只有1盎司黃金。”

這裡,我們不從黃金價值的產生和受到認同的由來進行闡述,僅僅從巴菲特投資大師的身份上進行解析。如果不投資黃金只是因為上述原因,則所有貴金屬都不值得投資,或者說只會比黃金更不值得投資。

比如白銀,作為廉價的貴金屬,長久以來一向是黃金的影子,價格基本隨著金價起伏。然而,20世紀90年代末,全世界都在熱炒互聯網概念股,號稱不會購買黃金寧可投資股票的巴菲特卻開始持續買入大量白銀。

1999年初,巴菲特就買入1.3億盎司的白銀,在白銀價格達到7.81美元/盎司的高位後,他又在白銀的回調中不斷加倉。據市場人士測算,其白銀的平均成本約為5美元/盎司左右,最多時其頭寸占到差不多世界一年的白銀總產量,期貨市場白銀總持倉量的1/4。白銀價格從5美元/盎司上漲至15美元/盎司後,2006年5月11日,就在ETF上市不久之際,在國際白銀市場上又突然傳來沃倫·巴菲特將了結白銀頭寸的消息。

巴菲特發表言論說,他相信“目前金屬價格的上漲是受投機買盤的推動,而不是基本面情況在起作用”,鑑於價格走勢和基本面乖離率過甚,對此他“將不再保留白銀期貨頭寸”。 2006年5月至6月,巴菲特清空了所有的頭寸,8年白銀戰完美收關,在白銀市場獲利甚豐。

由此可見,既然1盎司白銀不管持有多少年,最終結果肯定還是只有1盎司白銀,那麼,巴菲特對於“黃金無用”的所謂理論依據,不但在理論上站不住腳,而且他自己也並不如是奉行。

那麼,白銀這種放著也不會“繁殖”的東西,巴菲特緣何會投資呢?還是讓數據來做最直觀的“解說員”。

在1976年至1980年的大牛市中,黃金從每盎司100美元上漲至每盎司850美元,漲幅達7.5倍。而白銀從每盎司4美元上漲至每盎司50美元,漲幅為11倍多,遠遠超過黃金的漲幅。

在過去10年內,黃金價格從每盎司371.3美元,最高上漲至每盎司1900.3美元,漲幅約5倍。白銀價格從每盎司1.3美元,最高上漲至10.12美元,漲幅7.8倍。

市場數據說明,白銀的價格波動遠遠大於黃金,而且事實上,其單日價格波動更為劇烈。這種劇烈的價格波動背後,便是逐利的“大鱷”。

這是因為,白銀價格相對低廉,且受政治、經濟因素影響較小,更易操縱,因此成為一些大資金的理想操縱對象。

白銀的價格波動遠比黃金價格波動劇烈,因此存在著更多的逐利空間,投資白銀能夠獲得比黃金更高的回報。白銀的可操縱性更強,更有利於資本“大鱷”“血洗市場”時,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這是巴菲特投資白銀的原因。

而黃金因其歷史上所具有的貨幣屬性,價格受國際政治經濟影響甚大,被個體操縱的空間相對較小。因此,巴菲特“不愛”黃金,其實是因為黃金價值的穩定性,讓他難以撼動。而這,正是普通投資者應該投資黃金的理由。

當然,又會有人問,既然白銀獲利更大,我們就更應該追隨巴菲特進行投資。誠然,巴菲特在白銀投資上賺得盆滿缽滿,但他的投資節點亦十分關鍵,尤其是在一舉拋空之際,市場往往哀鴻遍野。

市場的玄機,尤其是投資狙擊的玄機,就在於不可預料的心理預期。普通投資者就算料到了這個開頭,也肯定料不到這個結局。因此,市場狙擊常常都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大鱷”的崛起正是因為無數跟隨者變成了炮灰。

此外,只有以巴菲特這樣的實力,才能如此持有並且如此長久持有白銀,期間他也曾有過虧損,大約在20%左右。當然,對於巴菲特的投資來說,他精準的眼光和沈著應戰的能力必不可少,但這一切的前提是他有龐大的資本。

真相是,投資策略必須要和你的投資實力完美結合。你不應當問,要不要投資黃金?而是要先問自己,我投資的目的是什麼?不應當問,我是否要學巴菲特?而是先問,我是誰?巴菲特已然是個富可敵國的人。你呢?是手握重金,打算一戰成名或者孤注一擲?還是手有餘錢,想要做個保值放心投資?是準備生生死死、傾國傾城?還是小富即安、福樂安康?

因此,巴菲特即便是英雄,可以崇拜,卻不一定要效仿。

投資猶如娶妻,人生各有緣分。喜愛野蠻女友的人,或者鍾情於“馴悍記”,玩的就是心跳。對於多數人而言,還是偏愛慧敏淑儀、齊眉舉案、白頭偕老。而巴菲特之不愛,或者就是你之真愛。

人民日報刊文:美元“霸主”當得不像樣

阿爺呢排做咩出咁多文章大插老美.... 莫非?


人民日報海外版(2013年10月22日第06版)



德國《世界報》網站這樣調侃美國的債務談判:在華盛頓上演的驚悚影片“國家破產”中,各黨派現在似乎打算按下暫停鍵。上週晚間兩黨達成的協議將觸及債務上限的時間推遲至2月7日。違約也好,不違約也罷,各國央行開始對美國這個全球最富有的國家喪失信心。

信任危機

美國總統奧巴馬17日簽署法案,結束政府停擺,上調債務上限。美國股市漲聲一片,但美元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表現卻黯然失色。

17日,在債務糾紛暫時化解的“利好”刺激下,美元指數不升反降,並跌破80點大關,美元兌歐元、日元、英鎊紛紛走跌。

美元的疲態並非只在此次事件中呈現。今年7月,美聯儲縮減購債規模預期引發東亞等經濟體金融市場劇烈動盪,資本加速外逃。奇怪的是,美元並沒能如期走強,美元指數還在7月11日時創出單日1.78%的跌幅。

自今年7月以來,美元指數一直延續跌勢,至今已累計下跌百分之五六,同期歐元指數卻上漲1.65%,英鎊指數亦相應上漲3.76%。

在此“利好”的指引下,金價一改頹勢,在上週四大漲3.2%,重新衝至1300美元上方。因為多數投資者在獲知兩黨達成協議後將焦點轉移到美聯儲的政策上,一些人預計美國政府關門事件會使美聯儲延長實施經濟刺激措施的時間。

國際社會已經開始對美元儲備不再信任。有許多減持美國國債的信號已經發出。

“霸道”美元

德國的報紙細心觀察到,評級機構似乎對美國的主權債務問題表現得十分平靜。雖說這種觀察有些公報私仇的意味,但事實確實如此,當年這些公司對南歐的國家表現得相當無情。

但有分析者也認為,與希臘不同,美國從純經濟角度來看仍是健康的。

美國以接近於零的票面利率發行國債,這些國債被世界各地的投資者買下。只要美國聯邦政府增加債務總量的速度低於國內生產總值增速(通常為每年2%-4%)減去實際利率(近年為零甚至負數),它就能夠幾乎永遠滾轉債務,永遠不需要為還債操心。

所以根本沒必要擔心美國會出現技術性違約,專家指出,如果美國的一部分現有國債發生技術性違約,那將標誌著美國聯邦政府一直在玩的奇妙遊戲進入終局。

觀察者比較美國與希臘的區別,後者找不到願意借錢給它的人,而前者卻有投資者很願意託付給它資金。

格林斯潘曾對美國的債務經濟模式有所解讀:“美國增加債務能力是全球化的一種職能,因為負債能力的顯著提高與成本的降低以及國際金融載體範圍的擴大休戚相關。”這話說白了就是,經濟全球化就是美元本位下的美國印鈔他國買單。

再通俗點說,在債務經濟的框架下,美國即便不生產也不愁過日子。因為美國所需要的商品,只需用美元去國際市場買就是了;而美國買東西花掉的美元,又可以通過出售美國債務回流到美國,變成美國政府或公司可支配的現金。

長久游戲?

事實上,美國並沒有解決債務危機。提高的上限額度僅夠未來3個月使用。 3個月過後呢?

美國的情況並不樂觀。債務風險以及一個似乎越來越無法管理的政治系統已經非常糟糕,但在今後的幾年裡,這些情況還會大大惡化。

而對財政黑洞無法達成協議的白宮和國會已經把調理經濟的任務交給了美聯儲。這也是為什麼近些年美聯儲持續受關注的原因。為了讓利率保持在低位,美聯儲已經買入了數万億美元的證券,股市繁榮了,但經濟增長依然缺少活力。

匯豐銀行的經濟學家分析,美國潛在的爆炸性的財政狀況可以通過下流的手段加以解決,但這卻是以威脅全球金融和穩定為代價的。政府可以讓美元貶值,重創亞洲和阿拉伯債權人,但這種隱形的違約可能導致對美元的信心危機,從而消除美國人從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中所獲得的購買力的好處。一旦信心歸零,美元的“霸主”地位也就壽終正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