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4日星期四

2千噸級金庫 入駐自貿區黃金交割地 有3個籃球場大



11月13日,可容納2000噸黃金的金庫大門緊閉。據了解,該金庫本月可能投入使用

東方網11月14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日櫻北路、洲海路路口,上海自貿區一個不起眼的物流園區內,相當於3個籃球場大小,可以容納2000噸黃金的金庫已經完工、即將開放。 2000噸黃金存儲量可以滿足中國兩年的黃金交易需求。

“我們的目標是成為中國自貿區模式的黃金交割地。”昨天,所有者瑪卡亞米全球物流(Malca-AmitGlobal)中國區總經理黃凱文透露,這是其全球投資的第7個金庫,同時也是其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金庫。目前眾多國內銀行和機構已經表示了入駐意向,通過這裡交易黃金將大幅降低買賣雙方的時間和風險成本。

自貿區現2000噸金庫

從外觀看,不過是一個簡單的保稅區倉庫,甚至沒有金字招牌。而進到裡面,才能發現嚴格的安全防範。 “這是按照歐洲二級標準建造的金庫。”黃凱文透露,進入金庫必須經過安檢,所有的隨身物品都必須寄放,手機也不能帶入,金庫內有自配的電腦和wifi供客人使用,以防範意外。除了儲放黃金白銀這種硬通貨,該金庫還可以存放高檔奢侈品、工藝品等貴重物品,“我們將為所有的存儲品提供100%的保險”。

瑪卡亞米全球物流是全球四大貴金屬運輸和存儲企業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鑽石運輸商。 2012年,在中國香港剛剛投入1000噸規模的金庫,並增加新加坡金庫規模。 “與新加坡和香港相比,上海自貿區金庫有兩點不同。”黃凱文透露,新加坡和香港金庫可以接受個人交易和儲存,還可以代理黃金買賣,受到政策限制,這兩項業務目前上海金庫還沒有開啟。

據金庫運營方透露,該金庫上個月剛剛完工,預計本月就可以投入使用,包括上海黃金交易所、期貨交易所、中國銀行、工商銀行、citibank、渣打銀行等金融機構都已參觀考察該金庫,並且正在進行具體的洽談合作。

便於中國機構購黃金

“在自貿區內打造黃金交割地有多重優勢。”黃凱文介紹,按照原有的黃金交易模式,中國國內的機構要去海外購買黃金必須首先通過審批,拿到批文後再去國外收購,然後運回中國,如果通過海運,整個週期最快兩個月。在這兩個月內,國際金價可能發生很多變化,黃金采購因此面臨很大風險。新模式下,國外的機構賣方可以大量在金庫內倉儲黃金,一旦國內有買方需求,立刻可以拼貨交割,在國外結算,避免了運輸的繁瑣。國內機構也可以隨時在海外採購黃金,運到自貿區內儲存,拿到批文後清關。這種模式下,國內機構可以在合適的價格下出手。 “我們的很多銀行客戶希望到中國來,自貿區的金融環境將非常有吸引力。”黃凱文表示,今年,中國有望超過印度成為世界最大的黃金消費國。

未來12個月金價將因意料外經濟事件升高

一份來自Centre for Economics and Business Research(Cebr)的報告稱,美國債務上限問題的不確定性、美聯儲何時結束QE、原油供應中斷帶來的通脹壓力等等,都可能在未來12個月裡將金價推高,甚至在短期內對黃金需求形成很大影響。

該報告稱由於中低收入國家對黃金需求的持續,外加各國央行購買,金價在未來15年將受到支撐。

報告認為意料外的經濟事件將會在接下12個月裡影響金價;金磚5國的需求會繼續,並且會一直支撐金價。

向超過6萬的歐洲客戶銷售金幣金條的CoinInvestDirect主管Daniel Marburger說:"在過去幾年,黃金對投資者而言是針對全球經濟動蕩的避險保值工具。接下去的12個月,發達國家經濟可能從衰退中出來,且會顛簸不平,這可能會影響金價。比如說美聯儲9月出乎意料地沒有縮減購債規模的決定讓金價漲了4.2%。"

Cebr的這份報告認為意料外的經濟事件會對金價產生真正的影響。 2008年雷曼兄弟的倒閉就曾將金價推高19%之多。此外,原油供應中斷帶來的忽然的通脹壓力也會使黃金需求增加,尤其是短期而言。

另外就是中低收入國家財富增長顯著,這也是過去幾年金價上升的原因之一。金磚5國自2003年起已經將他們的黃金儲備翻番。

在金融系統不太發達的國家,黃金會繼續被視作保存財富的手段。 Cebr的報告認為在強大基本面驅動下,新興市場對金飾、金條和金幣的需求,以及他們央行的儲備會繼續在未來15年裡支撐金價。

Cebr的報告認為,無論意料外的事件是好是壞,金價都會對其相當敏感。

Daniel Marburger說:"與會帶來收入的股票和債券不同,黃金投資是依賴對未來的期待的,這對投資者來說是很有挑戰性的。但隨著債券股票和現金收益的下跌,它們對黃金的優勢減少,這樣情況下,對黃金的需求會增加。"

黃金白銀生產基本面的兩大變革

近期許多貴金屬生產商已經公佈了三季度的業績報告,因今年第一季度國際金銀價大跌,導致許多礦商不得不做出重大改變,如裁員,減記和削減成本等等。以行業巨頭巴里克黃金公司為例(Barrick Gold Corp),該公司近期曾宣布無限期暫停旗下位於智利和阿根廷邊界的Pascua-Lama礦山項目,僅該項舉措就令巴里克損失51.64億美元。
不過,勘探成本削減最終會導致大幅下滑,料能為金銀價格提供顯著的支撐。
在目前惡劣的經濟環境下,許多礦商開始削減總務管理成本(G&A expenses)以及勘探成本(Exploration Expenses),下兩張圖是根據17家不同的頂級礦業公司,包括巴里克,紐蒙特礦業, GoldCorp?, Agnico Eagle,Coeur Mining等提供季度數據所繪製的。





近期許多貴金屬生產商已經公佈了三季度的業績報告,因今年第一季度國際金銀價大(圖1:2008-2012年以及2013前三季度勘探成本變化)



正如圖1所示,自2009年該項數值觸底後便開始連續三年上漲。 2012年礦商每月的勘探成本已觸及記錄高位4.09億美元。隨後,至2013年三季度為止勘探成本較去年已下滑近39%。




 (圖2:2008-2012年以及2013前三季度總務及管理成本變化)
正如圖2所示,該數值的峰值是在2013年第一季度觸及到的,但隨後至今該數值一直呈溫和下跌的態勢,今年三季度該數值已從峰值回落12%。
總結
由於今年金銀價大跌,礦商削減費用和支出也是理所當然,而總務管理及勘探成本是這之中的典型案例。不過,站在礦商角度而言,削減這兩項成本的確能挽回一定損失,但站在整理行業角度而言,這會起到十分負面的影響。一旦礦石品質下跌,大型生產商的庫存下跌暫不必說,但小型礦商勢必會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從而被更大的企業吞併。
但另一方面,礦商變現不佳,勘探活動減少有利於為目前的金銀價構築堅實的底部,因此一旦未來金銀價格反彈,那些大型礦商將成本最大的受益者。

畢老林:聯儲局劫貧濟富‍

美銀美林每月都會公布一項環球基金經理調查,透過這些「專業眼」,一窺有哪些「尾部風險」(tail risks)足以拖垮金融市場。

本月結果新鮮出爐,從【附圖】可見,上月最令基金經理寢食不安的美國收緊財政政策,在最新調查中退居第二位,由中國經濟硬著陸及商品價格暴瀉取而代之。

十八屆三中全會曲終人散,會後公報內容空泛,令事前對多項改革寄以厚望的投資者大失所望,恒指全日急挫437點,收報22463點。

美銀美林的調查於三中全會期間進行,基金經理對中國硬著陸憂慮加深,跟本報社評是日標題〈既得利益堵瓶頸阻力如山深改難〉,頗有首尾呼應隔空唱和的味道。

「大鱷」良心發現話得說回頭,出現於調查即在基金經理眼中最不容忽視的風險,離不開中美歐日眾所周知的「危機」,其他如地緣政治風險,則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天天適用,說了等於沒說。

老畢倒覺得,一些基金業可能從不放在心上的議題,諸如貧富懸殊,也許已在不知不覺中牽引著社會以至市場氛圍,成為真正難以評估的「尾部風險」。

開宗明義「向富人征稅」(tax the rich)的白思豪(Bill de Blasio),於上周舉行的紐約市長選舉輕易拿下73%選票,以壓倒性姿態為民主黨重奪失落二十年的紐約市長寶座。

「警覺性」高的金融操盤人如「債王」格羅斯(Bill Gross)亦深深意識到,猶如金字塔的財富分配形態,不僅導致社會怨氣日深,對美國生產力提升經濟持續增長,同樣有害無益。

在這方面,格羅斯顯然不乏知音。

以「沽空中國」聞名於世的大淡友查諾斯(Jim Chanos),便與「債王」所見略同。

他認為,一個不公不義的社會,必大大削弱人民參與經濟活動的誘因,決策者宜盡早正視。

不是所有金融圈人都是見錢開眼之輩,為求公義踏上前線抗爭的「芬佬」,在香港亦不乏人。

然而,在一般人心目中,基金經理唯利是圖,貧富懸殊對他們若有任何意義,那就是在富者愈富的現實中,趕緊向1%有銀士推銷理財產品;又或把握愈來愈多人棄供改租的趨勢,大舉掃入銀主盤翻新放租,再通過證券化「斬多幾?」。

至於貧富差距進一步惡化、蝸居「?房」者因負擔不起租金而淪為無殼蝸牛,被迫入住政府庇護所,俱不值得只著眼業績與回報的基金經理花時間理會。

「劊子手」真情告白金融市場刻下聚焦QE何去何從,10月過去,Octaper無緣出台;貝南奇卸任在即,12月退市(Dectaper)發生的機會相信亦低於五成。

一拖再拖,Martaper(明年3月退市)是否十拿九穩,耶倫上台後自有分曉。

聯儲局減少買債只聞樓梯響,2009至2010年擔任聯儲局兩輪量寬「劊子手」、替央行買入逾萬億美元按揭債券「坐盤」的前官員胡薩爾(Andrew Huszar),日前於《華爾街日報》發表「真情告白」,開首一句便說:I can only say: I"m sorry,America!胡薩爾何事對不起同胞?據這位QE「劊子手」自言,量寬非但未能發揮力勸他重回央行「坐盤」(胡薩爾之前曾在聯儲局工作七年,直至2008年初)的決策者所保證的功效(讓企業和消費者更易獲得信貸,並透過推低資金成本,協助美國人渡過經濟難關),QE實際上更淪為走後門拯救華爾街的工具,讓銀行透過可觀息差、持續上升的資產價格,以及擔任QE交易中介人賺取傭金,於2009和2010年(即胡薩爾替QE操刀期間)錄得前所未見的巨額盈利。

在鍾擺的另一端,美國房貸活動不增反減,去年更創下十五年新低。

一貧一富兩個紐約白思豪跟出身華爾街繼而在財經信息領域翻雲覆雨的前紐約市長彭博,乃強烈不過的對比。

白思豪的政綱立場,無異於「一貧一富兩個紐約」的縮影。

此君因擺明車馬向富人開刀而深得紐約市民歡心,殺遵循彭博路線的共和黨對手洛塔(Joe Lhota)一個片甲不留。

另一邊廂,格羅斯、查諾斯等「大鱷」良心發現,言文漸見向99%的一邊靠攏(哪管他們真正侍候的仍是身處金字塔最頂層的1%),而QE「劊子手」則狠批量寬政策劫貧濟富,一切皆事出有因絕非巧合。

民粹抬頭,會否成為1%尚未price in的「尾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