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8日星期四

是時候投資黃金了嗎如何能提前預知到金價暴跌?

大約兩年多以前,也就是2013年4月中旬,金價暴跌,各大分析師都無處尋踪其原因。 更糟的是,對黃金投資者們來說,幾個月後金價再次暴跌。 QE3初啟時,金價每盎司近1800 美元 ,幾次暴跌後,竟下挫至每盎司1200美元。 很多人,特別是“傳統”經濟學家都認為“恐懼交易”已結束,黃金價格復甦終於到來了。

美聯儲啟動QE3時國際金價走勢


然 而,著名分析師菲利克斯-薩爾文(Felix Salmon)在《路透社》發表的一篇題為《恐懼泡沫爆發》(The Fear Bubble Bursts)的文章稱:“因此,人們更應該注重下跌的金價,而非像其他分析師一樣幸災樂禍……目前,市場最大的問題是太抗拒風險。像黃金、債券和現金等 這樣基於恐懼心理的資產,需求極高。但像股票、銀行借貸等這樣基於貪婪心理的資產,流入的資金卻還不夠,導致整個經濟資金匱乏。即使當前股指很高,一、二 級股票發行量仍然很少;銀行未擴張貸款規模……預期金價會持續下跌,人們便會減少購買黃金,因此有存款的美國人就會認為,存款最好投資在回報高的項目上, 而非保本,因為保本只會虧待自己。

 
但金價並沒有按照人們所希望的那樣下跌,實際也沒漲多少。 諸多分析師認為,這不僅僅是“恐懼泡沫”,同時也代表了利息和貨幣政策的走向。 但QE3之初,金價開始下跌,已不能完全代表利息和貨幣政策的走向了。 經濟學家們僅從上述幾方面考慮投資者,認為他們都對美聯儲有著非理性的怨恨。

 
在更廣泛的經濟環境中,若有經濟環境做保證,金價下跌的同時QE已經啟動。 黃金持有者們手中的黃金“貶值”了,但這種金價完全按照“錯誤”的方向發展,從主流經濟角度看,這只能說明QE不僅使美元貶值,並還能產生其他連鎖反應。

 
知 名大學教授魯里埃爾-魯比尼(Nouriel Roubini)曾撰文稱:“第三,和其他資產不一樣,黃金不會帶來任何收入。股票有分紅、債券有票息、房屋租賃有租金,可黃金僅做資本保值之用。由於全 球經濟正在復蘇,像股票,甚至是房市的振興都帶來了較高的回報。確實,自2009年早期金價暴漲後,美國和全球股票的表現都大大赶超黃金。第四,幾輪QE 後,利率降低( 通脹數據),金價急劇上升。購買黃金的最佳時期,便是現金和債券的真實回報收益下降的時候。但對美國前景和全球經濟越樂觀,就越能暗示總有一天,美聯儲和其他央行會退出QE和零利率政策,真實利率將會上升,而非下降。”

 
魯比尼的第四點或許是最重要的一點,因為這暗示了美聯儲各個政策間的聯繫,特別是QE和通脹率。 然而,近期,特別是自金價下跌以來的2年時間內,市場的表現卻證明上述說法大錯特錯。 市場根本沒有很多“ 通脹 ”的痕跡,即便美聯儲傾向通脹的出現,但個人消費支出平減指數卻從QE快要實施的時候,連續35個月在政策目標的2%以下。

 
 至此,如果認為QE3和QE4對“通脹”或美國經濟復甦有影響的話,那分析師認為,這樣的影響還不明顯。 2013年,美債和收益曲線上揚,魯比尼道出“真實利率上升”的預言,似乎令人可信。 但個人消費支出平減指數並未動彈很多,名義收益率的短期上升也使真實利率上升,並首次證明,名義收益率似乎可以反映近期經濟復甦的可能性,及復甦的金融活力。

 
但2013年10月和11月,事情卻有了很大的轉折。 換句話說,此類財政範圍內的任何復蘇跡象,都僅是曇花一現。 至2013年11月,名義收益率攀升,美債收益曲線行情看淡。 雖然2014年中 ​​旬,“ 通脹 ”稍有抬頭之際,真實利率再次下跌,但自2014年10月開始,“ 通脹 ”下挫的速度要比名義收益率快很多。 因此真實利率在上升,但卻沒有魯比尼根據傳統復甦說法所列舉的原因。


很明顯,除了復甦,還有“一些事情”被人們所忽略,經濟學家們都肯定金價暴跌是提前預知的。 將經濟金融條件標準化,就意味著利率將回升到危機前的狀態,也就是“通脹”上升,將保持或略高於2%的水平。 可自金價暴跌以來的兩年中,上述因素在全球各處的表現均不明顯。

 
將金價的表現看做是一種零票息的債券,從某種程度上說倒和這一問題相關。 經濟學家們僅認為那種範例式(paradigm)的資產層面,卻從未將其和負債融合。 某一政府債券是一種資產,但在回購中,也可以成為負債結構的一部分。 就像政府債券作為抵押一樣,黃金亦然。 這使人們對2008年黃金的表現,產生了苛刻並長久的誤解。 魯比尼試圖將這種誤解和他的“反黃金地位”觀點相融合。 但即便是在那種極端的情形下,黃金也可能是糟糕的投資產品。 確實,2008年和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越演越烈,金價數次暴跌。 在極端的信貸危機中,大量槓桿收購黃金可導致強制銷售,因為所有的價格修正都會追加保證金。
 
其實根本不是如此。 很容易駁倒這種說法。

008年以來金價三次不同情形的暴跌

2008年,金價分別於三次不同的情形下暴跌,但所有暴跌都和抵押品類別的問題以及銀行間的不法金融行為相關。 第一次暴跌始於美國貝爾斯登銀行宣告破產之時,並於2008年5月2日結束。 之所以選擇這樣的日子結束,是因為當時美聯儲首次擴大其定期證券借貸工具計劃二(TSLF Schedule 2)中的可接受和所適用的抵押品範圍,包括了非政府資助企業的抵押支持證券以及非抵押的資產證券(ABS)。 換句話說,抵押品內崩潰( collat​​eral implosion)於貝爾斯登的“冷聚變”(cold fusion),美聯儲並未貶值貨幣或銀行儲備,僅列出“適用的”銀行間抵押品,便結束了這場金價暴跌。

 
這就意味著,在重壓之下,黃金的作用更像是通用的現金流補缺,所有資產都消耗殆盡了,就可以回購黃金。 現實操作中,黃金回購是以黃金遠期利率計算的黃金租賃。 從市場機制來看,黃金租賃急劇增長被當作是證券市場供給的劇增。

 
由於諸多原因,過去五年裡,抵押品類別的產品急劇下降。 這就使得銀行不得不為維持運營而另闢蹊徑,展開爭奪,同時也造成了一些十分敏感的壓力期。

 
作為“美元”的代表,金價可部分作為實際“美元”的衡量物用以維持平衡,或作為最後的安全保障,並且這對利率的差異幾乎沒什麼影響。

 
這就促使自QE3啟動後,金價下跌的趨勢,倘若“正確”看待全球“美元”的環境,這會更顯有趣。 很明顯,金價下跌並不能看作是經濟復甦的標誌,必須要以長遠的目光,並結合金融手段、收益和價格分析綜合看待。 然而,自QE3啟動三年來,人們總是從上述“美元”的角度來聯繫看待黃金的表現。

 
儘管有經濟學家可能仍然認為QE對全球“流動性”做出貢獻,好像QE和上萬億的銀行“儲備”一起作用,就應該有這​​樣的貢獻的一樣,但一直有人批判這種做法會孕育出相反的環境。 創建銀行“儲備”的重要一部分就是在這一過程中去除所有抵押品,即將以回購為基礎的體系轉變為更傳統的,更適用於銀行界的工作方式。 然而,自2007年開始,批發系統就脫離了不安全的銀行間借貸模式,轉而成為幾乎純粹的回購模式。

 
美聯儲很關心該問題,特別是通過去除近上萬億的資產以放棄該體系,結束QE2(為賣短債買長債的原因),這種做法使回購幾乎在2011年4月垮台(僅兩個月後的“美元”問題近乎使人絕望)。 在計劃並推斷QE3所產生的影響時,那些運行約束充其量是心理影響的附屬品,預計伯南克大規模開放式貨幣項目會引起不小的心理動盪。 為了讓人們心理“好受點”,美聯儲采取了較大的經濟刺激手段,認為這遠比去除不良配額中的可用抵押品導致負面流動性來得要很多。 擊潰悲觀主義獲取的經濟復甦,用菲利克斯-薩爾文的話稱,要比實際“美元”流通能力所產生的狀態更有力量。
 




當然,如此多的積極情緒並真正來自於“刺激手段”,但“美元”流通的負面因素卻真實存在。 從很多方面看,金價的暴跌預示了近期的情況,以及全球“美元”特別是“歐元美元”支柱的倒塌,而過去幾年的經濟表現和歐元息息相關。 自2008年早期開始,黃金的表現便告知人們,歐洲美元標準的趨勢會向完全失衡和功能紊亂的方向發展。 這種情況對全球經濟復甦來說都是百害而無一利的,這也是全球經濟復甦遲遲不肯到來的一大原因,儘管金價表現反复無常。

 

還表明,QE僅是作為全球經濟的抑製劑,使歐元美元失去在渠道內外的重要流通能力。 這不僅降低了抵押品的流動水平,還在2013年全年完全減弱了銀行資產負債表的能力。 倘若金價暴跌是實際成功的信號,這的確是件令人慶幸的事,但此次暴跌似乎卻只是金融結構老化和經濟低迷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這麼看來,金價未能一跌再跌實在令人驚訝,可能已經有過一次重大的避險買盤行動。 “恐懼”泡沫並未結束,一方面受到了QE不斷施壓的影響,另一方面歐元美元標準也快結束。




綜上來看,分析師認為,QE3後金價下跌是一個很大的警告,絕非慶祝勝利的理由。

 
本文由鳳凰iMarkets譯自ZeroHedge網站 (編譯/雙刀)

 
風險提示: 本文僅作為一般財經信息供讀者參考,不代表鳳凰財經立場。 本文或其任何部分不應被視為任何買賣的邀請或誘導。 鳳凰財經不能保證文中信息的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文中的任何錯誤都不能成為向鳳凰財經提起任何申訴的基礎。

美元金價預測(一)

林祖 
15年5月26日

這兩年來,經常遇到有人問,金價何時見底?如果仍然是牛市,將來會升到甚麼價?這是一般人正常的疑問。雖然有些金甲蟲認為法幣不能反映黄金價值,根本不必理會所謂「金價」,但小弟在Blog中已多次指出,法幣有其價值基礎,若有生之年,黄金仍然不是流通貨幣,那所有持有者終歸要將它兌成法幣使用,黄金儲藏財富的功能對人才有意義。 

從2011年每安士1900美元高位回落至今,差不多四年,調整時間已經超越了1970年代的牛市調整時間。當年從193美元跌至112美元,調整幅度約42%,調整期大約兩年(1974年12月至1976年8月),之後展開四年大升市,升幅約7.5倍。若將當年調整幅度套落今天,金價有可能跌至1102美元才見底。不過,有時數字未必會百份百一樣,今年3月中金價一度跌至1152底位,可能已經見底,就算不是,離見底亦不遠矣。 



為何那麼有信心,這次只是牛市調整,已不是像1980至1999年的十九年大熊市呢?其中一個信心來源來自數據。上圖其中一幅是美元基礎貨幣對美國黄金的百份比。這張圖反映了美國黄金儲備以美元金價折算後,可以支持多少美國發行的基礎貨幣?舉例,美國有100安士黄金儲備,同時發行了10000美元基礎貨幣,若金價是每安士100美元,那基礎貨幣背後剛好有100%黄金儲備可以支持。假設發行10萬美元,而金價維持100美元,那麼這10萬美元背後就只有10%黄金儲備支持了,金價必須升至1000美元,才能維持100%的支持度。 

過去100年,這個比率經歷多番起跌,從上圖可見,當比率升至130%以上時,就會見頂回落,當跌至中位數48.75%以下,就會反彈回升。 

導至比率上升有兩種情況,一是美國增加黄金儲備,否則就是金價上升。從1900年至1950年代的半世紀裡,經歷了第一種情況,美國黄金儲備從數十噸增至2萬噸。1970年至1980則經歷了第二種情況,黄金儲備維持約8000噸不變,金價卻升了廿多倍,令比率升至133.22%。 

根據世界黄金協會及美國聯儲局數據,今年這個比率跌到100年來最低的7.58%,比1970還要低一半。換言之,美國發行的美元中,只有7.58%有黄金支持。即使2011年金價升至1900美元,比率亦不過28.53%,比歷史平均中位數48.75%還要低一大截。 

未來趨勢非常清楚,要麼美國大幅增加黄金儲備,要麼就是金價大漲,假設美國黄金儲備不變,這個升幅將遠遠超過1970年代的廿多倍,才會到達130%以上,如此金價將升到難以置信的高位。其實,這個比率不止100年,可再向上追溯至美國建國,運行規律亦差不多,就是每隔若干年,就會來一次大反擊,從低位反彈。金價,無論長、中、短期走勢如何,其實一直都在循環,不要給短期走勢蒙蔽雙眼。

免責聲明:上述觀點只代表作者本人或作者公司意見,與華富財經的立場無關